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许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荧光   帐蓬   络绎不绝   历尽心血

    B.云宵   闲瑕   眼花缭乱   如坐针毡

    C.决别   屹立   自惭形秽   根深缔固

    D.陡峭   狡猾   咄咄逼人   刨根问底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守(kè) 言(zhēn) 宽(yòu) 自吹自(lěi)

    B.笑(cī) 据(jié) 褴(lǚ) 浩浩汤(shāng)

    C.恣(suī) 栏(zhà) 杂(chān) 然泪下(shān)

    D.砀(hàng) 游(yì) 积(zhǎn) 不容发(jiān)

  • 3、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冰心的“小诗”集,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歌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方面的内容。

    B.简·爱是一位追求平等与自主的知识女性,她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在十岁那年,她被送到了洛伍德义塾。《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C.林冲和妻子在大相国寺进香,遇见鲁达在此演练武艺,他看得入迷了。林妻带着小丫鬟自行去寺院,被高衙内纠缠。

    D.《格列佛游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异的幻境,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对当时社会的赞美才是其灵魂所在。

  •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形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B.若使后之学者默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C.无论一生遭遇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衡在前。

    D.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注释)①选自《列子·说符篇》。②退:回去。③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关尹子(在) B.可(不)

    C.报关尹子(把) D.勿失也(表修饰关系)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3选文故事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

    杨牧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短诗选萃》)

    1诗歌讲究押韵,本诗的韵脚字是: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说身在故乡时,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而远离故乡时,则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作文修改

    ①我走在郊野的小径上,蒙蒙细雨中,空气里的草香味越发清新了。②抬眼望去,西塞山早已褪去冬日的灰黄,露出一片怡人的青黛。③田垄间,一群白鹭栖息在池塘里,忽然有两只张开翅膀,冉冉腾空,飞向苍青的天宇,引得弯腰耕作农人们也直起身来凝望。④“桃花流水鳜鱼肥”,再往前走,就是江堤了,只见江岸边桃花盛开,春水初涨, 。⑤靠近江岸的船上,隐隐约约看见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哦,是渔翁吧。⑥想到他们冒着风雨还在垂钓,我不禁心生悲悯,他们的生活好艰难啊!

    ⑴上面是小丁同学改写的张志和的《渔歌子》,与原诗情感表达不符的一句是_______(填序号)。

    ⑵根据原诗内容,从视觉、听觉结合的角度,在第④句横线处补充一点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纵观史册,家国情怀激荡人心,令无数中华儿女热血沸腾,生死以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搂记》)”是范仲淹的家国情怀;“①_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是诸葛亮的家国情怀;“②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家国情怀;“了却君王天下事,③ 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家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④__。(《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家国情怀。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五谷杂粮:营养时代的宠儿

    ①五谷杂粮是日常生活饮食的基石。古人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是说饮食要合理搭配才能保证人体健康。所以在精制食品盛行的当下,重拾营养健康的粗杂粮大有必要。

    ②如今,精制米面食物以及其制品带来许多不利于健康的后果。小麦加工成精白面去掉了25种营养物质,只有极少量营养物质存在,如铁只剩下19%,锌只剩下17%。稻谷精磨后,去掉大米外层部分的精米与糙米相比,营养成分大大下降,大米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损失在40%以上。我国70%以上人口是以大米为主要营养来源的,吃精制食品使人们普遍缺乏铁、锌、叶酸、尼克酸和B族维生素等。

    ③意大利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大量食用精制谷类食品,特别是面包,将使肾细胞癌的患病风险相应升高。英国营养学家指出,白面包、白馒头、白面条、白米等食物所含的毒素与氧化剂会对脑部细胞造成损伤,是导致忧郁症、老年痴呆症等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患精神疾病人类不断上升,这与过去半个世纪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美国人三高一少以淀粉为主的饮食结构,可引起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肥胖也越来越严重。精制米面等食品会升高血糖、制造脂肪,所以需要严控。

    ④而五谷杂粮能为人们提供每日所需的热量、改善病症、保健养生等。根据现代营养学的观点,五谷杂粮中所含的营养丰富而全面,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钙、钾、铁、锌以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

    ⑤五谷杂粮也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绘制的膳食宝塔中摄入量最多的食物品种,因此多吃五谷杂粮有益于身体健康。日本人推崇的长寿五谷饭,就是由大米、小米、红小豆、麦子和大豆混合煮成的饭,其营养价值要比单一的谷物煮的饭要全面得多。

    ⑥近些年来,随着对防癌食物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五谷杂粮中的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等,具有抗癌作用。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防止便秘和结肠癌的产生。

    【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10、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家箴

    ①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②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③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五十八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A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④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B

    ⑤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面两句话是从文章中A、B两处摘出的,请补回原处(填序号)。

    (1)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2)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A处________       B处________

    【3】文章开头引用名言,有什么作用?

    【4】第②段划线部分的顺序可以随意调整吗?为什么?

    【5】第④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 11、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  直

    ①2018年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现场,此前备受关注的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经过九场精彩而紧张的诗词大比拼,最终以无敌的心态“小宇宙爆发”,击败北大硕士,拿下的本季总冠军。总决赛诞生前的“最后三分钟”也被认为是本季最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甲)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乙)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溫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选自《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下列关于“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脱颖而出”原因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形象表达等方面能与当下个体的人生、命运产生共鸣。

    B. 当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不能给予人们诗意的审美感受。

    C. 古典诗词所创造的“中国意境”使中国古典诗词作品的价值大于散文。

    D. 许多人能从重溫古典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3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甲)(乙)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假如你有一面神奇的镜子,它能照出真相,能感知现在,能预见未来……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站在镜子前”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