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 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 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2、下列句子顺序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作一片博大的安寂。
②有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驰里,高远,平和,神秘无限。
③有时风云交汇,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言。
④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云是他的思想。
⑤一只鸟儿随着一串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比纯净的天空。
⑥大大小小、松松散散的云彩是他思想的片段,而片段才是最美的,无论思想还是情感。
A.⑤④③②⑥①
B.⑤①④③②⑥
C.①⑤④③②⑥
D.①⑤④②③⑥
3、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孙权令诸葛瑾入川讨伐荆州未果,鲁肃为孙权所迫,设鸿门宴邀请刘备过江,欲逼还荆州。刘备单刀赴会,以其非凡的胆识,挫败了这一谋划。
B.《水浒传》中写李逵回家探母的路上,忽遇一自称为黑旋风的强盗。李逵定睛一看,只见那人面黑如炭,如烟熏火燎一般,手持两柄大斧,倒也威风凛凛。李逵大怒,“眼见得是冒俺之名,坏俺的名声了”,便一斧杀了他。
C.《西游记》中孙悟空不满弼马温这个不入流的官职,于是返回花果山,竖起“齐天大圣”旗帜,后来再入天宫又偷吃了仙桃,扰乱了蟠桃会,吃光了太上老君的金丹。
D.《红楼梦》中,黛玉接过宝玉递来的扇子,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当黛玉说“乏了,明儿再撕”时,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下列对《水浒传》写法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常用铺垫。王伦怕林冲威胁到自己的位置,所以让林冲另谋高就。在众人苦求下,让林冲三天内杀一个人,提人头交投名状,这为后文林冲杀王伦做了铺垫。
B.《水浒传》善于设置悬念。比如智真长老赠鲁智深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随着情节的发展一一应验。
C.《水浒传》中人物肖像简单勾勒就生动传神。比如写李逵,只依据“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就让人印象深刻。
D.《水浒传》中重复写作的地方较多,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失却了完美。例如写武松打虎还写李逵打虎,写江州城劫法场又写大名府劫法场。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循其本 循:追溯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完全,完备
C.怒而飞 怒:愤怒
D.志怪者也 志:记载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卷石底以出
B.其视下也 其真无马邪
C.游于濠梁之上 货恶其弃于地也
D.化而为鸟 为宫室、器皿、人物
【3】下列选项对所选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原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A.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水击打着翅膀,击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B.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水击打着翅膀,击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叹息离开。
C.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打着水面,击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叹息离开。
D.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打着水面,击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比喻,塑造了“鲲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的超现实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甲文首先介绍了大鹏的外形,然后写大鹏的活动,最后写大鹏飞上高空之后眼中的形象,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C.甲文浓墨重彩的描绘出一幅大鲲变成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D.乙文主要由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构成,所叙故事既令人叹服庄子惠子二人的辩才,又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6、阅读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未来某一天你成功登上了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看到了诗人卢纶在诗中描写的场面,你会怎么形容?
【2】小华同学在做手抄报,他需要选取其它作品与上面这首词组成一个版块,你认为以下哪首最合适( )
A.《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B.《满江红》(秋瑾)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D.《行路难》(李白)
7、今年是农历辛丑年,学校开展“牛年话牛”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网上查阅等方式进行学习。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园林访“牛”
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颐和园游学。一位同学在游览后查阅资料,写了下面介绍“铜牛”的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在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大小与真牛相仿的镀金铜牛。中国古代雕塑,以写意见长,而这只铜牛的铸造却恪守了写实原则。它安卧于雕花石座上,双角高耸,双耳竖立,翘首远眺,【甲】。铜牛神态自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地,是希望它能“永zhèn悠水”,长久地降伏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铭文,用篆书字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 乾隆皇帝一向最爱附yōng风雅,胡乱题写,这一次题写的古朴铭文 恰如其分,和沉稳的铜牛【乙】。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拼音处应使用的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恪kè 矫jiāo “永zhèn悠水”,永远震慑水患的意思,应该写成“永震水患”。
B.恪gé 矫jiǎo “附yōng风雅”,为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的意思,应该写成“附庸风雅”。
C.恪kè 矫jiǎo “永zhèn悠水”,永远压制水患的意思,应该写成“永镇水患”。
D.恪gé 矫jiāo “附yōng风雅”,为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的意思,应写成“附拥风雅”。
【2】根据语境,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 相辅相成
B.惟妙惟肖 相得益彰
C.惟妙惟肖 相辅相成
D.栩栩如生 相得益彰
【3】在文段中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使语句连贯、语意明确,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就
B.因为 所以
C.无论 都
D.尽管 却
【4】【活动二】诗画寻“牛”
诗画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了文艺作品中“牛”的形象之后写了以下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题。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通过对牧牛的描摹,营造出自然、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如王绩《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甲】杜牧《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国古画中也有不少牧牛的名作,如赵佶的《风雨牧归图》、祁序的《江山放牧图》等。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也是画牛高手【乙】他们的作品笔墨疏淡,灵动自然,饱含诗意,又充满闲情雅趣。欧洲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位取景乡村风光的画家笔下都有牛的身影:或憩,或食,或奔,或止……无不呈现出一派恬淡的田园风光。总之,在清新淡雅之中,牛的形象融于自然,成为中外诗画家乐于表现的主题。
当然,在诗文中,“牛”字也不一定是牛这种动物。苏轼词《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里“牛衣古柳卖黄瓜”一句中“牛衣”,是蓑衣之类,泛指粗麻织成的衣服,与牛的形象并没有直接关系。
文段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活动三】牛年学“牛”
同学们合作出了一期宣传展板。以下是展板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牛就是重要的劳动力,帮助先民们开荒垦壤,耕耘出富足的生活。“在野情怀犹自重,至老事业未荒疏。”这副对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牛的勤劳与艰苦奋斗品质的生动写照。一个世纪以来,在党的带领下,亿万民众以“牛”的精神经千难、历万险,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牛”的精神,拼搏进取、一路向前。今年,恰逢辛丑牛年,让我们一起开始“牛年学牛”。
【5】根据语境,文中画线句表达不妥,请修改。
【6】同学们准备在展板上拟写一副对联。下列填入对联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蹄奋长犁,肩承重轭,耕田万顷 ①
涧饮清泉,餐吞 ② ,奉乳千秋不计酬
A.①力犹多 ②野草
B.①何辞苦 ②野草
C.①何辞苦 ②山花
D.①力犹多 ②山花
【7】下面的文字是一位同学收集的资料,但他对画线句不理解,请你结合上下文,做出解释。
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_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大雪三日,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2)请在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任选一首,写出题目,再默写其首联和颔联。
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城小梦
李御
①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些熟悉的身影:骑着摩托车,驮着快件箱,走街串巷,把一份份邮件送达千家万户;当一声“谢谢”一出口,他们报以会心的微笑,风风火火转身,叩响另一家的门。经年累月,他们在一条条街巷、一个个小区中穿行,风霜雨雪阻挡不了他们,即使节假日万家团聚时,他们也会把一份份企盼,妥妥地送到你的手中——他们就是快递小哥。
②今年国庆阅兵庆典,当我从群众游行队伍中看到他们熟悉的身影时,仿佛是见到久违的老朋友,当中,有谢意,更有深深的敬意。
③已经记不起第一次与快递小哥的交往始于何时,但我记住了快递小哥第一次送件上门时的情景:小哥充溢着活力的笑脸,以及周到细致的服务。接收,检验,然后签收,整个过程仅短短的一两分钟,但我有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感动。我邮购的一册书,从下单到快递小哥送到我手中,不到两天时间,内心最直接的感受是:快递真好!快递小哥真棒!
④我居住于武汉。以前,我从汉口给一江之隔武昌的朋友寄本书,少说四五天到达,如果遇上特殊情况,时间就更长。如今有了快递小哥,当天就可以到达。并且还可以上网查询,知晓快件每个时段的到达地点及抵达的准确时间。
⑤前些年的一天,妻子驾车去一个山区小镇探望亲戚,当她准备返回时,把车钥匙丢在车内,车门自动锁闭。她当时想,这该怎么办?到30里开外的市里去请锁匠打开,来回折腾不说,还得花一笔不菲的费用。无奈之下,她给我打电话,让我把另一把车钥匙送过去。路程有二百公里,时间已是傍晚,当天已无班车去往小镇。当我心中烦闷,正在楼下踌躇时,见到快递小哥小郭。因平时熟悉,他便问我为何闷闷不乐,我将此事告诉他。他说:“哥呀,别着急,你把另一把钥匙给我,现在发出去,嫂子明天上午就可以收到。”我一时顿悟,赶忙把钥匙给了小郭。翌日上午九点多,当地快递小哥就把钥匙送到妻子手中。仅花费十元快递费,却解决了令人烦恼的大问题。
⑥这件事情过后,我与小郭成为朋友,互加微信,互通信息。我寄快件时,打个电话,他就直接上门来取。除小郭外,我还和其他几位快递小哥成了朋友,收件发件均称心如意。从他们那里,我得到了寻常生活中的方便与惬意。
⑦又过了些时日,小郭在微信里告诉我,他用积攒的钱买了一套二手房,虽然面积不大,但他很知足,贷款也办得很顺利。我说:还贷压力大吗?他说:我有力气,有信心,不怕压力。多么令人敬佩的快递小哥!有一次,我与他在路边小店小酌两盅,他不无感慨地说,武汉这么大一座城市,接纳了像我们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快递小哥,我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说话时,小伙子一脸庄重。
⑧小郭还回村里邀了几个年轻人与他一起干,承包了一个大型小区的快递业务,如今他的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对我说,等房子装修好后,他要把妻子孩子接过来,大城市机会多。
⑨小郭还跟我说,不怕你笑话,我父母辛苦一辈子,还没有到过武汉,不是不想来,是怕我花钱。这次我下了决心,一定要把两位老人请到武汉来玩一玩,我歇工几天,陪他们看看长江大桥,游游黄鹤楼,再到东湖去划划船。
⑩小郭还憧憬着未来。他说自己要再干二十年,等到那时候,把房贷还完了,不管手头还有多少钱,就回老家。我问他,回老家干什么呢?他说,哥呀,我们那个村子,依山傍水,风景太美了,交通也很方便,办个“城市驿站”,让城里人去那里呼吸新鲜空气,去田园采摘瓜果蔬菜,去小塘里钓鱼,去山上采蘑菇,多好呀!
⑪我对小郭的这个设想持有怀疑,你说现在有多少这样的乡村驿站啦?他对我的追问却一点都不意外。他说,自己不觉得这个设想会过时。二十年之后,城里人会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当然,农家乐一类的休闲场所也会越来越多,但这个市场无比广阔。做快递小哥的,既出力气也还有点子,在城里也见了世面,会做出自己的特色。我反问道:那么自信?他郑重地点了点头。我又问:有何特色?他诡谲地笑道:保密。我俩开怀大笑。我说,真有那一天,我去你们客栈,可要打折哟。他说:必须的。
⑫二十年之后的事,有谁能预料?但一个快递小哥能干好今天,还规划明天,令人心生敬意。小郭说,不光他,他的大多数伙伴都有自己的小梦想。
⑬衷心祝愿快递小哥们梦想成真。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日,原文有删改)
【1】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1)说话时,小伙子一脸庄重。
(2)小郭还回村里邀了几个年轻人与他一起干,承包了一个大型小区的快递业务,如今他的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2】在选文第②段中,作者说“今年国庆阅兵庆典,当我从群众游行队伍中看到他们熟悉的身影时,仿佛是见到久违的老朋友,当中,有谢意,更有深深的敬意”。为什么说“当中,有谢意,更有深深的敬意”?
【3】文中的快递小哥小郭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从快递小哥小郭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你准备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怎么做?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就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开。放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拥有了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生命能够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①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书架陪伴我成长。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2)赏析第⑩段画线句,比较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哪个好,并说明理由。
原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改句:我仿佛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3】第⑨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第⑲段中划线句子“如果生命能够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是 复句。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青花瓷瓶史
雁飞
(1)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2)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会来当东西呢?
(3)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4)“孩子,你要当东西吗?”他问。
(5)“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6)“那你要做什么?”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哦,孩子,进店说吧。”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7)“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8)当铺老板根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噢,不,不,我不是。”
(9)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10)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湮散。
(11)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儿并来的?”老板眼睛盯向男孩。
(12)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在哪呢?快让我看看。哇,这么漂亮的青花瓷瓶。”
(13)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14)“你爸爸——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老板问。男孩目光暗淡,说:“我爸老早就去世了。”
(15)“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老板娘——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不,不是,我妈不知道。”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瓷瓶的?”
(16)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17)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瓷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来,又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会,没吭声,拿着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三步并做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瓷瓶……”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没问题。把这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说着,老板把瓷瓶递给老板娘,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
(18)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
(19)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20)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阳光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21)男孩再也没来。
(22)又是一个春天,天气格外好,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当东西的,赎东西的,出出进进。
(23)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慌忙走出来,看见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
【1】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很精彩,请简析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
【2】当铺老板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当铺老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你对第(17)段画线处的细节作具体的赏析。
【4】青花瓶到底是真是假,小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样的情安排好吗?请联系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12、读了《水浒传》之后,同学们对“武松是不是英雄”展开了激烈争论。如果你作为争论方的一员要参加“武松是不是英雄”的辩论赛,请你围绕“武松是不是英雄”这个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表明你的明确观点,要求议论言之有据,论证合理。
【链接资料】
(1)英雄指的是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也指具有英勇品质的人,还指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在批评水浒时曾写批语说“武松者,天人也”;也有人仔细阅读原著后发现,武松实际上是一个真狠人,假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