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个句子是( )
A.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泻下来。
B.珍珠鸟的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C.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D.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2、选择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 )
A.崩塌(tà)
B.发誓(shì)
C.筛子(shāi)
D.浩瀚 (hàn)
3、关于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采用段意串联法,把各段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
B.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C.可以给故事情节“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D.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4、读拼音,写词语。
1.夏天,在qī hēi________的暗夜,会有无数的yíng huǒ chóng________翩翩起舞。
2.在落雪的早晨生起熊熊的tàn huǒ________,手捧着火盆穿过zǒu láng________时,那xián yì________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5、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háng zhōu( )素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漫步西子hú pàn( ),那美丽的“西湖十景”,那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的映日荷花,可以让游客lǐng lüè( )江南shī qíng huà yì( )般的风光。
6、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______________,更是叫人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_____________。
(2)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安思危,__________。
(4)天戴其苍,____________。纵有千古,__________。前途似海,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____。
7、根据平时所学知识填空。
(1)虞世南在《蝉》中借“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张继借“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表达远离故土的孤独之感;而王维的“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则描绘出清新自然的景象,抒发对山林美景的喜爱之情。
(2)我们向古人学习如何读书。读书贵有疑,孔子说:“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朱熹说:“读书有三到……三到之中,______________。”我还积累了其他关于读书的诗句或名言:_________________。
(3)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
8、根据你积累的知识填空。
1.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
2.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诗人______。
3.一粥一饭,______。
4.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5.若想学到知识,读好书,就要做到“______,______”,不要不懂装懂,这才是学习的智慧。
9、非连续文本阅读。
读下面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两项调查表(图)后做题。
表1:课外活动 | |||||
项目 | 写作业 | 看电视玩手机 | 运动 | 课外阅读 | 其他 |
比例 | 22% | 36% | 15% | 23% | 4% |
表2:课外阅读
【1】五年级学生课外活动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____活动;课外阅读中,所占比例最小的是____阅读。
【2】作为同龄人,请你给他们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
10、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选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小标题( )来概括。
A.听闻噩耗
B.痛失爱子
C.艰难抉择
【2】选文画“ ”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画“ ”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描写,选文中的一处心理描写是_______ 。从这些描写中我能感受到毛主席在得知爱子为国捐躯的消息后______的心情。
【3】“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毛主席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祖国的抉择,表现了毛主席既有常人的情感,也有伟人的胸怀。
11、阅读。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句子。
【3】用“ ”画出其中的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
【4】请仿照此段的描写,写一个小动物的外形。
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迈出一步并不需要多大勇气
海曼斯49岁那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一只眼睛也几乎丧失了视力,并因此失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经历了短暂的伤感后,海曼斯决定重新设计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他首先想到了写作,尽管他谈不上任何的文字天赋和基本功底。
最初的两年间,海曼斯收了超过七百封的退稿信后,才在一家发行量非常小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篇不足千字的小小说。这小小的成功,却给他极大的鼓舞,他继续勤奋地笔耕不辍,终于在文学上贏得了瞩目的成就——在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出版了28部作品,并数十次获得各类文学大奖。
在海曼斯60岁生日那天,他迈动重新安装的假肢,站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前面,突然,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他心头坚定起来——他要从60岁这一年开始,以伤残之躯,徒步周游世界。
毫无疑问,他的这一极具冒险性的想法受到来自亲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但决心已定的海曼斯还是做了简单的准备,便毅然地踏上了艰难与危险相伴的漫漫征途。
在一路风霜雪雨的艰苦跋涉后,他的足迹遍及了整个美洲大陆,并在1962年踏上了欧洲的土地。在瑞士,他结识了一位著名的登山家,向其虚心地求教了许多登山知识。然后,他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又一个人生挑战——攀登几座世界著名的山峰。
1965年,在他69岁那年,他竟然拖着一条假腿,令人不可思议地独自登上了非洲终年积雪的最高峰——乞 力马扎罗山的顶峰。当时欧洲的许多报刊在报道他在这一壮举时,都不约而同地称他是“又一个海明威似的美国英雄”。
环球跋涉归来,《纽约时报》的一位著名的记者追问年近八旬的海曼斯如何取得了一连串的成功。老人面带微笑,平静地说出一句耐人寻味的至理名言:其实,就像平常走路一样,迈出一步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只要懂得一步接一步地往前迈,谁都会取得成功。
【1】海曼斯在交通事故中承受了怎样的打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决定重新设计未来生活的海曼斯开始了哪方面的尝试和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海曼斯来到你身边,你想对海曼斯说:_____________
【4】像海曼斯一样有毅力的人有很多,请至少举出两位:①_______②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①秋天最美是黄昏。②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③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④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用“____”画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文中“﹏﹏”的句子属于( )描写。
A.动态
B.静态
C.心理
【3】“点点归鸦”中的“点点”表示细小而多,这样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
【4】本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_________、_________”等句可以看出。
【5】照样子,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③句的主要意思。
第②句概括:______________。第③句概括:______________。
第④句概括: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yūn yùn)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shǔ shù)你的刀数(shǔ shù)。”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用“/”画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从“勉力一笑”可以体会到______;从数刀数可以体会到______。
【3】阅读上面的语段,选出正确的理解。
(1)沃克医生的大声叫嚷和刘伯承的笑谈刀数,这样的描写方法是( )。
A.对比描写 B.细节描写 C.神态描写
(2)“男子汉——会说话的钢板——军神”这三个称呼的关系是( )。
A.并列关系 B.递进关系
【4】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______
15、记叙文阅读。
雪天里的暖意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妆素裹。往窗外看去,雪下个没完没了,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我(蜷、呆)在家里,连菜市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
②一股冷风呼啸着扑进门,送外卖的骑手小哥顶着一头白雪站在门前。他头发“白”了,睫毛“白”了,脸却格外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儿烫手。他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我看见他裤子膝盖处破了一个洞。他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盔也坏……”
③我(走、跑)进屋拿了块干毛巾:“晚一点儿没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骑手小哥边擦头和脸上的雪,边连声道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听着骑手小哥的话,看着他满头湿漉漉的样子,我心里真有点儿不是滋味。我赶紧转身进屋找出一个不用的头盔送给他,又给他倒了杯热茶。
④骑手小哥接过头盔,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说:“谢谢您!我今天真有福气,尽遇上好心人了!上午,我抢到三杯奶茶的订单,您猜怎么着?竟然是一个陌生人给我点的!”他掏出一张配送单,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你,另外两杯麻烦你送给附近的环卫工人、警察,或者其他露天劳动者。
⑤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手小哥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您知道吗?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于是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一个跟我一样送外卖的小兄弟,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手小哥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啦!”他喝完茶,戴上头盔,郑重地说了声“谢谢”,就“噔噔噔”下楼去了。
⑥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却感到,这个雪覆盖的城市,仿佛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暖意……
【1】在文中的括号内用“√”选择正确的词语。
【2】第②自然段开头“一股冷风呼啸着扑进门”中,“扑”字用得很妙写出了________。
【3】根据短文第4-5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骑手小哥上午经历的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4】从人物描写角度体会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看着他满头湿漉漉的样子,我心里真有点儿不是滋味”,联系上下文写出“我”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骑手小哥在雪天坚持送外卖,让“我”感到温暖。
B.陌生的人们彼此关爱,让城市中的人们感到温暖。
C.骑手小哥送的外卖热乎乎,雪天吃着真暖和。
D.“我”体贴关心骑手小哥,让他感到很温暖。
16、课外阅读。
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可能你最先想起来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多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
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由多到少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5%。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借助“声音、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
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
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食谷类食物,占每夭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约占25%。第三层是奶和奶制品,约占20%。第四层是禽、鱼、肉、蛋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尽量少吃。
材料三:
生态金字塔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作“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它们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生态金字塔”的营养級序列中,高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低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想知道如何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应该阅读(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2】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采用“做中学”的方法,就能掌握大部分学习内容。
B.为了补充优质蛋白和钙,我们适当摄入禽、鱼、肉、蛋。
C.草食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3】在语文课上,王老师经常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教给其他同学,你觉得王老师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的妈妈为了减肥,每顿饭只吃蔬菜,她这样做很不健康。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劝妈妈?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观察天体的“眼睛"
严东生
天文学家常用反射式望远镜观察天体,这种望远镜中有一面巨大的凹镜,用于聚集来自遥远星体的微弱光线。在本世纪40年代后期,世界上第一台大型反射式望远镜建成,它的凹镜直径为5米,净重1 3吨,连同其他部件,望远镜总重达530吨,安装在美国帕洛玛山天文台。但这台反射式望远镜有一个缺点。其凹镜采用的是普通光学玻璃,这种玻璃的膨胀系数较大,因此凹镜的准确形状和尺寸精度会受气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会改变光的路线,使成象的清晰度降低。
微晶玻璃的膨胀系数很小,这是因为微晶玻璃在热处理过程中会析出具有“热缩冷胀”性质的微晶颗粒,和一般玻璃材料的“热胀冷缩”的特性正好相反。因此调节得好可以使这两种特性相互抵消,制成膨胀系数为零的微晶玻璃。用这种微晶玻璃制成的凹镜,其精确度不会受到温度影响,是制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凹镜的理想材料。
我国在1978年用超低膨胀系数微晶玻璃制成了凹镜直径为2.2米的反射式望远镜,安装在北京天文台,使我国进入了为数不多的能制造这类:型微晶玻璃凹镜的国家的行列。
这种超低膨胀系数的微晶玻璃还广泛应用于厨房用具、热工仪表、医学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
①我国是能制造大型微晶玻璃凹镜的国家之一。( )
②课题中的“眼睛”在本文中指的是微晶玻璃。( )
③用普通光学玻璃做凹镜的最大缺点是过于笨重。( )
④微晶玻璃可以制成餐具、高速切削刀具、人工牙等。( )
18、阅读课文片断,完成习题。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选段所描写的是( )
A.拇指
B.食指
C.中指
D.无名指
【2】“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的“左右屏障”是( )
A.拇指、食指
B.食指、无名指
C.无名指、小指
D.中指、小指
【3】“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这句话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他”写得________。横线上应填( )
A.夸张 借物抒情
B.比喻 条理清晰
C.排比 点明中心
D.拟人 灵动生趣
【4】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用下面哪个成语来概括?( )
A.贪天之功
B.首当其冲
C.避让三分
D.默默无闻
【5】选段中描述的手指“养尊处优”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做题。
【人物介绍】袁隆平,男,汉族,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人物事迹】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两系法”的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现在,他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向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与此同时,他实施并推广的超级杂交稻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
【1】下列与文本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
A.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B.袁隆平实施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向平均亩产800公斤的目标努力奋进。
C.杂交水稻仅在中国被推广和实施,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
D.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
【2】关于超级杂交稻项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已成功研发。
B.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一下子提高到了800公斤。
C.超级杂交稻项目正向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
D.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正被推广运用,将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
【3】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了一大批为国家作贡献的优秀人物,袁隆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袁隆平曾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根据文本内容为他写一份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
(2)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老班长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合并成一句话。)
_____
(3)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缩句)
_____
(4)云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
(5)老师对小红说:“我今晚要到你家里进行家访。”(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
_____
(6)搪瓷碗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
(7)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这位老师在读国语。(扩写)
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扩写)
22、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完成句子)。
1.漫山的桂花正沐浴着阳光竞相开放。(缩句)
2.桂花很香。(改为夸张句)
3.桂花纷纷落下。(改为比喻句)
4.小河流向远方。(改为拟人句)
23、习作。
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尽情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设想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写自己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