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册学习的几篇童话故事分别是( )
A. 《小麻雀》《大拇指汤姆》
B. 《“没头脑”和“不高兴”》《金奖章》
C. 《坚定的锡兵》《我是猫》
D. 《西风胡杨》
2、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鲸的寿命很常,一班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哪就是鲸。 ________→________
③目前以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几时休(休息)
B.元知(本来)
C.万马齐喑(阴暗)
D.鹰隼试翼(鹰的翅膀)
4、补充填空。
1.天下兴亡, 。
2.宁为 ,不为 。
3.利于国者 之,害于国者 之。
4. 而忧,后天下之乐 。
5.祖宗 ,当以 ,不可 。
6. 朝 在《过零丁洋》一诗中以:“辛苦遭逢 ,干戈寥落 。 风飘絮,身世浮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 。”写出了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悲惨;而后直抒胸臆“ , 。”表明了 。
5、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草船借箭》中,dū du( )周瑜dù jì( )诸葛亮的才干,故意wěi tuō( )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让诸葛亮立下jūn lìnɡ zhuànɡ( ), 没想到诸葛亮shén jī miào suàn( ),竟然在三天之内完成了任务。
6、读拼音,写词语。
在老师的xié tiáo( )和pèi hé( )下,经过实地kǎo chá( )和sōu jí( )资料,我能给组员们jiè shào( )pàn duàn( )yǒu dú( )lā jī( )的方法了。
7、比一比,组成词语。
碗( ) 锤( ) 狠( ) 槐( ) 谣( )
豌( ) 捶( ) 恨( ) 愧( )摇( )
8、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huǐ miè fán zhí líng lóng yā yì zào shēng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shǔ jià yōu chóu qī hēi róng shù pǔ sù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新棉袄
①有一年,妈妈和姥爷决定给我做一件新棉袄。
②这个计划让我激动了好几天,从妈妈跟姥爷刚开始商量,到姥爷点头同意。
③盼星星盼月亮,直盼到有一天,妈妈带回来一块淡蓝底子小白花的布,很素雅。姥爷表示满意,我欣喜若狂。我天天把花布放在枕头边睡觉,唯恐它一转眼不见了。后来,妈妈买回了新棉花,再后来,妈妈把布和棉花都送到邻居张奶奶家,请她帮着做。我几乎每天放学后都去张奶奶家,视察她做新棉袄的进度。今天多了个袖子,明天多了个领子我心急如焚,又不知如何表现,就不停地帮张奶奶提水、扫地。
④终于,新棉袄做好了,我又舍不得穿,生怕破坏了它的“新”,只盼着大年初一早些到来。年三十的晚上,很多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穿上新衣服在外面玩了,可我舍不得穿。那是我的第一件新棉袄啊,一定要坚持住,等到大年初一早晨再穿。
⑤那天晚上,我把新棉袄从柜子里取出来,神情庄重地放到枕边,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⑥可是,一觉醒来,枕边的新棉袄没了。
⑦“姥爷”我尖利的嗓门像火车开过一样刺耳。
⑧话音刚落,就见姥爷掐着新棉袄的领口和袖口走了进来,生怕刚烤过的热气跑了。我几乎像弹簧一样从床上弹起来当胳膊伸进热乎乎的袖子里时,新鲜棉花散发出的温暖和馨香就像云彩一样把我包裹住,我的心也像飞了起来。天蓝的底和白色的花,多么像天空和云彩啊。再看窗外,洁白一片,昨晚下了一夜的雪,是为了衬托我的棉袄吗?为了让我更加有在 空中飞翔、云上行走的感觉?不待姥爷催促,我已洗漱完毕,往嘴里塞了几口吃的,就冲到了雪地里。
⑨通常穿棉袄,外面是需要套一件罩衫的,因为棉袄不能洗。可我又怎么愿意在新棉袄外面套一件旧罩衫呢?几番争执之下,我的眼泪征服了妈妈和姥爷,我穿着新棉袄飞奔而去。
⑩可能是太高兴了,太想让所有的人都看到我的新衣服了,直到中午我都还不想回家。中午的阳光暖融融的。我眯着眼睛,伸出手对着太阳,太阳的红色光线透过指缝钻过来,仿佛手是透明的一样我惬意地享受着冬日的阳光。
⑪所有的小朋友都回家吃午饭了,我万般不舍地迈开我的双腿,准备结束这个盛装的时刻。不知是因为眼睛被太阳光照花了,还是脚被冻麻了,我的身体突然失去平衡,一下子扑倒在融化了的雪地上。倒地的瞬间,我本能地用双手撑着地,来保护我的新棉袄。说时迟那时快,我一骨碌爬起来,低头一看,棉袄前襟的下摆处,沾上了一大块湿泥。
⑫“哇,我的新棉袄—”我开始大哭起来,哭声比汽笛还要响亮。
⑬我一路哭着回到了家,也不跟姥爷说明缘由,脱了棉袄,趴在床上接着哭,好像世界末日一样。不知哭了多久,哭得自己都觉得没有意思了,这才发现四周很安静。姥爷呢?难道他去谁家拜年了?难道他把伤心的我丢在家里了?
⑭我抹了把脸,打开卧室的门。阳光中,烟囱炉子旁,姥爷戴着老花眼镜,托着我的棉袄,在炉火上烤,边烤边用小刷子一点一点地把泥刷掉。
⑮人的记忆常常是由一幅幅画面组成的。在姥爷离开我三十年后的今天,炉火边的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1】本文围绕“新棉袄”展开叙述,请根据短文内容补充相关情节。
盼望新棉袄→( )新棉袄→( )新棉袄→姥爷( )新棉袄
【2】请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文中语句 | 人物内心 |
我几乎每天放学后都去张奶奶家,视察她 做新棉袄的进度。今天多了个袖子,明天多了个领子。 | 心急如焚 充满期待 |
我几乎像弹簧一样从床上弹起来,当胳膊伸进热乎乎的袖子里时,新鲜棉花散发出的温暖和馨香就像云彩一样把我包裹住,我的心也像飞了起来。 | (1)_____________ |
我眯着眼睛,伸出手对着太阳,太阳的红色光线透过指缝钻过来,仿佛手是透明的一样。我惬意地享受着冬日的阳光。 | (2)_____________ |
我一路哭着回到了家,也不跟姥爷说明缘由,脱了棉袄,趴在床上接着哭,好像世界末日一样。 | (3)_____________ |
【3】文中有些句子写得很有意思。读下面两句话,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句1】“姥爷-”我尖利的嗓门像火车开过一样刺耳。
【句2】“哇,我的新棉袄-”我开始大哭起来,哭声比汽笛还要响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的记忆常常是由一幅幅画面组成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1)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是①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从这幅画面,可以体会到②____________。
(2)在你的记忆深处,有过印象深刻的画面吗?请写一写,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材料二】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三】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材料三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下列哪些诗句不可以作为场景宣传语?(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 )
(2)“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学写字。( )
(3)材料二告诉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只需要在键盘上打字,不需要练习写字。( )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提取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降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察访——________ 可巧——________
【2】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中表现出王母娘娘要带走织女的决心。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
B.体现小男孩的勇敢。
C.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4】下面对王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王母,冷酷无情。
B.王母同情牛郎和织女,因此每年七月七让他们见一面。
C.设置王母这个人物,是为了反衬牛郎织女的反抗精神。
【5】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②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
【1】根据解释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序号,并写在括号里。
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替众或事物;③代词,这,那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
【2】在下列符合孔明“神鬼莫测”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打“×”
(1)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
(2)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
(4)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
【3】“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怎么能被司马懿擒住呢?
B.怎能不被司马懿擒住呢?
C.怎样才能擒住司马懿呢?
D.怎样才能不被司马懿擒住呢?
【4】“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如此模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哪些故事或计谋?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故乡我爱你
月如风,轻轻飘过记忆的海洋,勾起那潮水般的回忆。也许你拥有漓江的清澈见底,也许你拥有长江的汹涌澎湃,也许你也拥有青藏高原的风情万种,但我拥有的却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啊,是我童年快乐的场所,是哺育我成长的摇蓝,那儿有我勤劳、善良的长辈。
古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故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一块世外桃源。但故乡的人却没有沉浸在美丽的环境中。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创新的面貌,靠的是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那灵活的头脑,把故乡建设得格外美丽。
故乡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没有闪烁的街灯,有的是双手开垦的梯田,有的是整齐的砖瓦房,有的是长势茂盛的庄稼,有的是一颗颗朴实的心。他们自己兴学办校,他们修建自己的发电站,他们用真诚的心去善待每一个人……他们把一生的热情和青春融入了故乡那一颗颗大树的根系,沐浴在故乡的风雨中,他们留下了一片永不褪色的记忆。故乡的人啊,我爱你们!
最值得一提的是故乡的栗子,满山遍野的栗子树,绿油油的叶子衬托出一团一团的小毛球,球内就装着栗子。那小毛球浑身是刺,形如刺猬一般,为了致富,故乡人绞尽脑汁,请专家,办夜校,搞实验,终于研制出新的品种,那又大又香的栗子哟,闪烁着故乡人智慧的笑脸,体现着时代的风采。故乡的人啊,我为你们骄傲。
如今,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在变,生活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我们小孩也在变,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是人们快乐的笑声,故乡美,故乡的人更美。
故乡的一切一切早已在我幼小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那儿有祖国进步的真实写照,那儿有祖国强大的见证。
我爱我的故乡,一个小小的村落!
【1】按原文补充词语。
( )的炊烟 ( )的烙印 ( )的笑脸
( )的头脑 ( )的风采 ( )的笑声
【2】文章开头第一段中作者列举的漓江特点是______________,长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青藏高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这些特点与故乡村落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
【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一句谚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表达了对家乡的无比_________之情。
【4】用曲线画出描写家乡美景的排比句子。
【5】作者重点介绍了家乡的什么特产?简略写了家乡哪些变化?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 )我爸爸活着()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发生什么,你()会和我在一起!”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
【2】给文段中的括号加上关联词语。
【3】从以上描述,看出父亲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7】听到孩子的喊声后,父亲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儿子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③秋天最美是黃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短文是按______顺序来描述景物的,展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从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2】你还积累了哪些关于四季的成语?各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的情景在作者眼里是那样动人,“大雁比翼而飞”的情景更令人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第②和第③自然段,用几句话写一处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 ;鸟、兽( sòu shòu)、虫、鱼才能生存、繁殖(zhí z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shū sū)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 tàn tài),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1】用“√”标出文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文段中横线处应填( )
A.长叶、开花、发芽、结果
B.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C.结果、发芽、开花、长叶
D.长叶、发芽、开花、结果
【3】在文段中的“□”内填上恰当的标点。
【4】选文主要是围绕着( )这个内容展开来写的。
A.太阳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B.动植物和太阳的关系
C.我们吃的、用的和太阳的关系
D.煤炭是怎样形成的
【5】这段话中的第一句话为( )
A.总起句
B.过渡句
C.总结句
D.分述句
17、
故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摇动( ) 空闲( ) 忧愁( ) 悄悄( )
(2)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
(3)“明月千里寄乡思”,这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 、 、 、 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4)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到明月想起“ , 。”当秋风起时想起“ , 。”
18、儿童诗
我一直认定乡村老家六岁的女孩子毛豆是一位诗人。我记得是在秋天,毛豆妈妈在簸稻谷,妈妈簸啊簸啊,毛豆就在一边看。在掀动的簸箕里,好稻谷和秕(bǐ)稻谷分得一清二楚。好稻谷沉甸甸地往后聚,秕稻谷则轻飘飘地从簸箕口(跌落 坠落)下来,在那里形成了一个秕稻谷的瀑布。毛豆凑得很近,突然对她妈妈说:“妈,你簸一簸人吧,这样就分得清好人与坏人了。”
有一次,毛豆和我女儿在外面疯玩了一整天,晚上我罚女儿在家做作业,毛豆在一边看,她没有做作业的概念,看着姐姐痛苦的样子她也非常着急,盼望这个漫长的夜晚快快过去。见她妈妈在一边缝衣服,她这样说:“白天那么短,肯定是妈妈用剪刀剪的;晚上又那么长,_________。”
毛豆发表这样的口头诗歌是经常的、随意的。昨天我刚刚起床,毛豆就和我女儿在开满繁花的桃树下跳起了花房子,这是我童年最常玩的一种乡间游戏。她们用木块在地上画起了大方格子,乡下女孩子(乖巧 灵巧)的脚就这样带着小木块在画满花朵的方格里跳跃。女儿在城市里从来没有玩过这种游戏,她就在一旁看毛豆(熟练 熟悉)地安排,毛豆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一格里画上桃花,一格里画上雪花,我们两个人,就用木块跳花房;你把木块踢到雪花上,我把木块踢到桃花上,你一脚跳出了冬天,我一脚跳进了春天。”
我就站在窗口听着感受到纯净的诗意像春风捎着桃花吹进来,一直吹上我心头。
【1】用“/”划去文章括号内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文章讲述了毛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将文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语言天真有趣味。
______________
【4】毛豆在你眼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
19、阅读小长廊
新型玻璃(节选)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盗窃—(_____) 企图—(_____)
【2】作者要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却先写了博物馆里传出的报警声,是为了( )
A. 突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广泛用途。
B. 引人入胜,为下文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埋下伏笔。
【3】画“ ”的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下面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写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句
①母亲上前说道。
②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
23、题目:我们的“_____大家”
提示:每个人的特点都不同,某个人某一方面的个性特点特别鲜明,我们就称他为某方面的“大家”,比如“故事大家”、“美食大家”、“搞笑大家”、“绘画大家”……你身边有什么“大家”?请写一写他(她)吧!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②围绕题目,通过典型事例,采用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他(她)的个性特点。
③感情真挚,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