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________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________
(3)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________
(4)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__
(5)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_
2、课文内容我熟悉
(1)《匆匆》本文作者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__________的特点,再写_________的无奈。最后发出“ ________”的感叹。
(2)《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相传为战国时期_______撰写
3、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把填入的部分读一读,看看填入的什么?
至高无____ ____底捞月 笑口常____ ____山育林
语重心____ ____暖花开 一步登____ ____津乐道
难能可____ ____春白雪 声东击____ ____如泰山
上面相连的两个成语添入的部分刚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不安 (______)露(______)姿
白雪(______)(______) (______)然开(______)
5、补全词语。
年逾(______) 满不(______) (______)朝夕 (______)百怪
肯动(______) 三顾(______) (______)人静 (______)临下
拾金(______) 取之(______) (______)叶飘 (______)妄为
碧绿(______) 井井(______) (______)不周 (______)百炼
虚情(______) 硕大(______) (______)万种 (______)手巧
6、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对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B.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C.十五夜:元宵节的晚上。
D.栖:鸟停在树上。
【2】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ǒu qiào(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三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山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丽极了!这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浪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 liánɡ( )的姑娘!我们的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的( )里。
【2】这篇文章第_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有采用了__________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三是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
【3】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4】文中的二至四段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些比喻句分别把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把水比作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船。
【5】“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该用__________的语气读。
10、课内阅读。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画横线的句子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这样表述的好处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许多名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最后发现真理,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 )
A.只要先发现问题,就找到了真理。
B.只有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D.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11、快乐阅读
闲读梧桐
①我也说不清楚,从啥时起,就注意那棵梧桐了。
②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③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④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⑤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⑥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⑦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⑧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⑨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______。(不超过10个字)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完成下列的问题。
______鲸生活在海洋里,______体形像鱼,______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______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1】用“________”这段话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通过填写以上表格,我知道了鲸的生活地点由陆地转移到海洋且外形变得像鱼一样,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在段中横线上选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然 所以 而且 而是 因为 但是
________鲸生活在海洋里,________体形像鱼,________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________哺乳动物。
【4】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鲸的( )
A. 名称的由来 B. 环境的变迁 C. 形体的进化 D. 所属的种类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文中的“这段时光”指的是哪段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挨”在文中的读音是______(ái āi),意思是______(A.遭受B.困难地度过)。
【3】①观察图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做的四件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②这几件事的顺序可以打乱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空落落”一词表面上写了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在表达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活珍珠
林清玄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
摊子上摆一个木桶,桶中有水,水里都是珍珠贝,每个珍珠贝卖七美金,由观光客自己挑选。
珍珠贝选好后,小贩把珍珠贝挖开,当场摸出一粒珍珠,就好像开奖一样,运气好的摸到很大的珍珠,旁边的人就会热烈地鼓掌。
小贩说,这些珍珠都是同一时间种在海里的,但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圆,有的歪歪扭扭,连种珍珠的人也不知道原因何在。
由于挖活珍珠实在很残忍,我很快就离开了,想到那种在珍珠贝里的沙石会长出不同的珍珠,在人间的生活也是一样,同样受伤与挫折,总有一些人能长出最美、最大的珍珠。
人也要像珍珠贝一样,养成重塑伤口的本事,转化生命的创伤,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
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的珍珠________能包容________就能焕发晶莹的光彩________不能转移________就加速了死亡的脚步________这难道不是人生的启示吗________
【1】请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的珍珠________能包容________就能焕发晶莹的光彩________不能转移________就加速了死亡的脚步________这难道不是人生的启示吗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从谋篇布局上看,前半部分是写事,后半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这种手法跟《桃花心木》一课相似,叫作________
A. 借物喻人 B. 借景抒情 C. 环境烘托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的珍珠”,从正面说:________;从反面说: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4】这篇文章要说明什么道理?( )
A. 挖活珍珠是很残忍的,是一种不爱护动物的行为。
B. 人要像珍珠贝一样,要想使自己变得美丽,就要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
C. 人遇到困难与挫折,要战胜它,超越它,人生才会有光彩。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同样受伤与挫折,总有一些人能长出最美、最大的珍珠”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照要求写句子。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你不知上了多少节课。这些课,有的内容充实有趣,有的形式新颖活泼……它向你敞开知识的大门,它给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它让你品尝成功的喜悦,它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请选择小学六年里你最喜欢的一节课,把它写下来,并写出你喜欢这节课的原因。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