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词语。
(1)奶奶家门前有一块cǎo pínɡ(_____),墙角搭着一个丝瓜架,绿叶连成一片从上面垂下来,如同绿色的pù bù(_____)。
(2)因为没看天气预报,我今天出门穿着duǎn xiù(_____),冷得我瑟瑟发抖,zuǐ chún(_____)变乌了,身体紧紧地suō zhe(_____)。突然我看到妈妈拿着衣服站在lóu tī(_____)那里等我,就fā fēnɡ(_____)似的冲了过去。
2、选词填空。
创作 创造 建造
(l)横跨在黄浦江上的几座大桥,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和( )的。
(2)今年的校运会上,王强( )了一百米短跑的新纪录。
(3)聂耳( )了许多革命歌曲。
3、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沉寂( ) 注视( ) 盘问( ) 大概( )
聚精会神( ) 兴致勃勃( ) 转眼间( )
(2)写反义词。
轻蔑( ) 曲折( ) 新鲜( ) 战争( )
结束( ) 笔直( ) 垂头丧气( )
(3)照样子,写同结构词。
断断续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慌不忙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兴致勃勃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词。
( )的碎瓦 ( )的树木 ( )的花园
( )地盯着 ( )地站着 ( )地回答
4、先补全词语,再按要求作答。
呆(_____)呆(_____) (______)心裁 津津(________)
迥然(________) (________)有序 (_______)一粟
全(____)贯(____) 心(____)意(____) 大步(__________)
1.画横线的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三个与画“~~~~~~~”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圈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8分)
(1)启盼 注视 围栏 金属 ________
(2)盘旋 得意 热闹 安图索骥 ________
(3)狡黠 清淅 棉里藏针 人声鼎沸 ________
(4)一如即往 忐忑不安 高瞻完瞩 ________
6、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午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____,这是他写在________家
______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杜甫,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B.杜甫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杜甫其人及其诗的赞誉。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诗句都出自于杜甫的诗歌。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押in韵,韵脚有森、音、心、襟。
B.诗中“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它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C.“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
D.文题“蜀相”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这首诗歌颂了诸葛亮的功业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
8、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乱/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胡/楼下/水/如天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9、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 )到( )顺序写的。
【2】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中国画是指( )。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词语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理解。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同时还有一种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的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却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端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1】京剧不仅有(______)的道具,还有(______)的道具。这两种道具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无’远远胜过了‘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选文描述就像一幅画,请给这幅画拟个标题 ___。
(2)片段选自鲁迅写的《___》,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3)请结合片段的外貌、动作描写,分别说说闰土的形象。
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稀奇的事”指的是闰土告诉“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
【2】“所不知道”说明“我”的朋友们: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了“我”对现有生活的不满,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
B.表达了“我”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C.表达了“我”对闰土贫穷、困苦生活的同情。
13、课外阅读。
生命的最后时刻
1975年年初的一天。
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在给周总理做癌块切除手术。手术已完,医务人员正忙着给总理包扎伤口。
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台上睁开眼睛,微微翕(xī)动着嘴唇,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请来。”
长期从事肿瘤防治事业的李冰同志,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她,又急忙返回。
总理见她来到身边,叫道:“李冰同志,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李冰哽咽着说。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总理的话音断断续续,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手术后千万要好好休息。”李冰强忍着哭泣,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她耳边再次响起总理的指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这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
当医务人员带着总理的心意,奔赴云南锡矿的时刻,我们的周总理正在受着癌症的折磨。他那慈祥的面庞,已是异常消瘦;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已深深地凹陷下去。然而,那目光却仿佛在重复地说:我还有许多工作,我还有许多工作……
为了和病魔作斗争,医务人员给周总理喂饭。豆大的汗珠从总理额上滚落下来,晶莹的泪水从医务人员的腮边滴落下来!
啊!周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人民,他就这样一分一秒地向生命索取……
【1】用“横线②”画出与题目照应的句子。
【2】从画“横线①”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总理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一句名言来赞颂周总理,你会选哪一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像周总理一样的人?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链接
七月的新礓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在( )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 )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 ),人( )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 )一伸手( )可以捧到满怀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1.照样子,写词语。
重重叠叠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酷热——
4.按要求在文中画句子。
(1) 用“ ”画出比喻句。
(2) 用“ ”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15、补写句子,使其形成排比句式。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一切黑暗;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图书管理员把我放在一个奇怪的机器面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式变换,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1)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不能算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改写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乡美,是一个世外桃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来处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构成一组排比句)
21、妙笔生花。(25分)
“孩子太累了”“解放学生”“一定要为学生减负”……这是温家宝总理在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和规划纲要》会议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强调并反复重申的话题,一经提出,立刻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鸣。
“减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