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出下面词语的含义。
例:吹牛皮——说大话;夸口。
领头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公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黄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言志:《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着李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人生志向;《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于谦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人格写照。
(2)传情:《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这是他于1944年月8日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用了我国古代文学家——说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号召我们学习张思德同志的______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3)明理:名言警句让我们终身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善意的批评。
3、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夏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传统节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低( )浅唱 寒风呼( ) ( )( )低语
倾诉( )肠 微不足( ) 日( )一日
心( )肉跳 魁梧( )黑
5、积累与运用。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__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或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通过本学期的语文学习,让我从《鲁滨逊漂流记》中,认识_________的鲁滨逊;从《两小儿辩日》中,认识了_________的孔子;从《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认识了__________的李大钊。
3.“弈秋,_______________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的道理。
4.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的瑰宝,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春天里,不觉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诗能表情达意,也能抒发志向:李贺在《马诗》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十五夜望月》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王建对友人的思念;当我们遇到老人哀叹自己老去时,我们会用《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来劝慰他。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运用_________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当“我”得知老班长自己哽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极为_________的内心。请你仿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年级最后一次班会课,你作为班长策划本次班会课,要写一份活动策划书,活动主题可以是_____________,活动目的是__________。
6、诗词曲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的一句诗,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D.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5】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由______代词人_____所写的一首词。“________” 是词牌名,______是词题。
【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 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诗歌鉴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色彩角度简要赏析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二)
①1977年8月,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的“旅行者号”太空飞船上,放置了一张金唱片,用以向其他星球的高级生物传达人类文明的信息。在这张神奇的唱片中,包含了中国的一首古琴曲——《流水》。 琴曲的演奏者名叫管平湖。
②管平湖是苏州人,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清朝的宫廷画师,不仅擅长画画,也弹得一手好琴。管平湖自小受到父亲熏陶,不仅喜欢画画、弹琴,在种植花草、蓄养虫鱼等方面也显示出很高的天赋。
③他养常春藤,只需窗台上那小小一盆,便能蜿蜒绕室,满屋碧绿,从根到梢,生气勃勃。他爱养金鱼,每逢入冬,就把金鱼移到室内,金鱼入室过冬,要求水面上有一层薄冰,鱼在冰下,像冬眠一样,不吃不动,才能保存体力;如果温度稍高,鱼儿游泳活动,来年春天便容易受伤生病。这样,管平湖每年冬天都陪着鱼受冻,他养的金鱼连养鱼专家都自叹不如。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纸上画画,管平湖还擅长“火绘”,就是用炙热的针在葫芦上画花卉人物,这可是过去民间饶有趣味的艺术呢。管平湖的一生,似乎对任何有趣的东西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和爱心。
④说起他的古琴造诣,那更具有传奇色彩。青年时代的他有一次回苏州,听说武夷琴派的悟澄和尚也云游来到苏州,住在天平山的一座寺庙里。为了访名师,管平湖立刻赶赴天平山。他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很远,耳边渐渐传来了隐隐的琴声。他顺着琴声传来的方向继续前行,不一会儿,看到密林中露出的一抹红墙,正是传出琴声的庙宇。从紧闭的寺门缝隙望进去,只见一个老和尚端坐在佛殿前的苍松下,全神贯注地在弹琴,那灵活稳健的指法,潇洒动人的旋律,让管平湖听呆了。一曲听完,管平湖叩门而入,诚恳地说明来意。悟澄和尚很欣赏这位颇有音乐天赋的年轻人,当即传授他曲子并帮他整理指法。在悟澄的指导下,管平湖专心致志地学习武夷琴派的风格,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飞速进步。不久,他告别悟澄离开苏州北上,途中又慕名拜访了川派琴家秦鹤鸣道长,学习了《流水》。回到北京后,他的技艺轰动了琴坛。《流水》一曲,则是管平湖最有代表性的演奏曲目。
⑤可是,多才多艺的管平湖,生活上却多灾多难。他少年丧父,浪迹四方,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卖画、修家具、做油漆工、画幻灯片,他辛苦维持家庭生计。生活的艰难,让管平湖的手也历尽沧桑,以致指甲生病,几乎不能正常弹琴。但他并未放弃,尝试用指肚代替指甲弹琴,竟然磨出了接近指甲硬度的老茧。经过千锤百炼,管平湖的手指刚劲有力,灵活自如,弹出的曲.子雄健潇洒而又含蓄深远。唐代大诗人李白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管平湖的音乐就是这样气势磅礴。
⑥建国后,管平湖有机会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这时开始,他才有了稳定的生活,逐渐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古琴音乐中。他对音乐的推敲,一丝不苟,为了一点细节,往往彻夜不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卓绝的工作让管平湖的琴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⑦管平湖有一张名为“清英”的古琴,十分珍惜。有一次,他去电台录完音,乘坐三轮车返回寓所。途中,迎面开来一辆卡车,由于车速快、路面窄,一下子蹭在三轮车上。登时人仰车翻,管平湖被甩出去两米多远,他的膝部、肘部多处受伤,好不容易挣扎着爬起来,而那张琴却完好无损地被他抱在怀里。他说:“在翻车的一刹那,我用力抱紧了琴,虽然我被甩出车外翻了一个滚儿,但是琴却始终没有着地。”
⑧管平湖和古琴音乐,或许已经融为一体了。从金唱片载着《流水》飞上太空,到古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他的知音遍布海内外,每一个听过他琴音的人,都会感受到他那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感情。
【1】请根据文章介绍的主要内容,给文章起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段意。
第③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引用名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为了( )
A.说明管平湖工作非常细致,不出一点儿差错。
B.比喻管平湖弹奏的乐曲犹如梅花的香气,沁人心脾。
C.为了告诉人们管平湖的演奏技艺已经出神入化。
D.强调管平湖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来源于艰苦卓绝的练习。
【4】关于这篇文章,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是一篇赞颂古琴家管平湖的虚构小说。 (______)
(2)文中第⑦自然段中写管平湖膝部肘部受伤,是为了衬托古琴的完好无损,从而体现出管平湖对古琴的珍惜。 (______)
(3)引用李白诗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是为了表现出管平湖弹琴动作的潇洒。 (______)
【5】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为古琴曲《流水》写一段不超过120字的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天才少年——比尔·盖茨
美国人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成139个亿,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在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晃动,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着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儿也找不到了。
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盖茨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家庭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也影响了比尔·盖茨,使他养成节俭的习惯。
“时间”和“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下这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成语。
(1)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
(2)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 )
(3)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
2.写出反义词。
奢华——( )严谨——( ) 精细——( )
3.“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联系上文,“盖茨特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比尔·盖茨具备了哪些因素才使他获得了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我读鲁迅
①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他自比为雪,“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他笔下的雪,是漫漫长夜中的一点微光,是万物皆浊中的一片清新,显得那么孤傲、高洁,恰似鲁迅其人。
②也读鲁迅的幽默。《采薇》中借伯夷、叔齐的传说抨击可笑的封建卫道者,让“不食周粟的商朝遗老”大啃同样生在商朝土地上的薇(一种野菜),毫不留情地剥下了忠君的画皮。《肥皂》里把脖子上的泡沫比喻成螃蟹吐出的白泡泡,《狂人日记》里对“吃人者”入木三分的刻画,《高老夫子》中对不学无术的主人公上历史课的描写,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③还读鲁迅的坚韧。面对“朋辈成新鬼”的惨痛事实,他毫不退缩,更要“怒向刀丛觅小诗”,向敌人讨还那“拖得越久越要付出更大的利息”的血债。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敢爱,敢憎,因为爱得忘我,所以憎得深切,谁能说他不是“奋然前行”呢?
④我读鲁迅,不仅读他的杂文,他的诗,也读他自己。他的阅历之丰富,知识之渊博,更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凝视着《鲁迅文集》上那个清瘦的老人头像,带着几分敬畏之情,“读”他瘦削的面颊,他炯炯的眼神,他那“一”字形的浓须……
⑤他少年时为拯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选定文艺工作者便笔耕不辍。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临终前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更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
⑥读金庸、琼瑶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信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则须备上香茗,月下品读;然而读鲁迅,则要正襟危坐,宁心静神地细细咀嚼。我愿这样读鲁迅,直到他的所有被我读懂为止。
【1】作者从鲁迅的作品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入木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笔耕不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写作者凝视鲁迅先生的头像时,为什么不用“看”而用“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为什么说读鲁迅作品“要正襟危坐,宁心静神地细细咀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只有一个地球 》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bó báo]薄的水蓝色“纱衣”。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piān biǎ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质资源来说,它( )上帝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 )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资源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 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乱用 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用“ ”为文中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或词语。
【2】“赐”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赐”的解释有(1)赏给、给予;(2)敬词 。“恩赐”一词的解释应选__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保护( ) 吝啬( ) 自私( ) 无限( ) 伟大( )
【4】文中画“ ”①的句子用了( )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赞美。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不是……而是…… 甚至 不但……还……
【6】第四自然段中列举的可再生资源包括___、___、__、___。
【7】文中划“ ”的比喻句,把_____比作 __________
【8】“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结合本课及你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你想对我们人类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个片段运用了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0】画横线②的句子运用了___的说明方法,说明除了地球不能找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1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人为的破坏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
【1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
【13】地球给我们的印象是______、______
【14】划“ ”的句子用了____ 、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15】划“ ”①的句子用了______、 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说明了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段中关于兄妹俩联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鞋匠想到了哪三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1】把画线句子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句话详细描述了“我”感到的深深寒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15、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我把《水浒传》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用带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肯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下句子
(1)改成反问句。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转述句。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听了老班长的话,小战士不得不咽下鱼汤。
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唐代知识分子常把书、琴、酒、茶四者并列。(改为被字句)
(2) 那哨棒一下被武松打成两截。(改成把字句)
(3) 石猴成了大王。(扩写句子)
(4)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是灿烂的。(缩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