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年海南三沙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字音错误的一项是( )

    A.间(jiān)隔 B.削皮(xiāo C.着(zhuó)力 D.美差(chāi

  •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一文刻画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嫉贤妒能的周瑜、忠厚守信的鲁肃以及多疑谨慎得曹操等人物形象。

    B.《景阳冈》一文中的武松用“闪”“躲”来对付“大虫”的进攻,是因为他害怕老虎。

    C.《猴王出世》一文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是吴承恩。

    D.《红楼春趣》一文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主要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 3、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课文开头引用神话故事,是为了说明如今地面上不热的原因。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说明了太阳的形状和发光、发热的特点。

    C.太阳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D.有了太阳,才有了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拼一拼,写一写。

    chén jìn ɡāo bǐnɡ ài mù zī tài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bō zhòng xián qì xiānɡ qiàn jìnɡ xiá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 5、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蓝天  ________)地等待  惊喜得(________

    ________)的叹息  ________)地演奏  我的心绷得(________

  • 7、积累与运用。

    (1)夕阳西沉,______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__________

    (选自课文《四季之美》,2分)

    (2)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陆游临终前还叮嘱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虚心向别人请教,正如《论语》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

    (4)学校饭堂在征集珍惜粮食的宜传标语,你会想到朱用纯的这句名言:“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8、根据课文填空

    (1)促销员热火朝天喊着:“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____________。”(填八字成语)

    (2)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

    (3)默而识之,______,诲人不倦。

    (4)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让我们知道春天最美是______,秋天最美是______

    (5)我们不能养成奢侈浪费的坏习惯,否则改掉这个坏习惯,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就像司马光所说:“____________。”

    (6)这学期,我积累了很多诗词名句,如陆游《示儿》中表达爱国情感的“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张继《枫桥夜泊》中表达诗人孤寂忧愁的“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朱熹《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不要读死书,要多积累,多思考的“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张大力》,完成下列各题。

    张大力

    ①张大力,原名叫张金壁,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②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③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④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似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⑤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似举着一大把花儿!

    ⑥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⑦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⑧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⑨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⑩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选自《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1】这篇短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下面课文的出处与其相同的是(     

    A.《刷子李》

    B.《景阳冈》

    C.《将相和》

    D.《桥》

    【2】关于聚合成大门口放着的那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当于现在的广告作用

    B.用来试试人的力气大小

    C.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D.在张大力之前没人能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

    【3】张大力不仅有力气,而且还很有头脑,遇事善于思考。下列句子不符合张大力的这一特点的是(       

    A.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

    B.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

    C.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

    D.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

    【4】“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似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的意思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什么? 可不可以删掉不写?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读书再读书》(节选)。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发现它们都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捡得太少了。

    亲爱的小读者,读书也如此。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开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

    【1】在作者看来,商人捡石头和读书的相似之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写出“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读书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思想深邃、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读书还有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之后,作者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的建议。

    【5】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写方法上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龙门石窟

    ①龙门石窟坐落于洛阳市东南方向,分布于伊河两岸的崖壁上。一个冬日的下午,我顶着凛冽的寒风,游览了这座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宝库。

    ②刚走进龙门石窟的广场,满眼望去便见许多mù mínɡ ér lái )的游客。走进石窟大门,远远地便见伊河两岸巍峨的青山竖立着。放眼望去,在崖壁之间,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石窟,犹如一扇扇错落有致的窗户。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有的高若几十米的大楼,有的小若几指宽的小盒,其造型各异,风格独特,逶迤绵延。窟内造像雕刻( ),造型( ),构图(   ),题材丰富多样,正如白居易评价: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③龙门石窟里较大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奉先寺,尤其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真是一件jīnɡ měi jué lún )的艺术杰作,据说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化身。走进细细端详,那尊佛像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眶下垂,嘴角微翘,笑而不露,头部稍低,又似俯视状。纵观佛像,不仅庄重而温雅,而且睿智明朗,令人敬而不惧。

    ④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吸引了我。上面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劲质朴,既有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它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被世人所推崇。

    ⑤在石窟之内,步移景换,不时赞叹,有时精美绝伦的雕塑震惊得我mù  dènɡ  kǒu dāi   ),一下子忘记了挪步,引得后面的游客高声呼喊。细观各类佛像,有的粗犷豪放,气势逼人;有的圆润丰满,姿势优美;有的仪表堂皇,和善开朗;还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每具石窟都极具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赏心悦目,肃然起敬。很难想象,如此众多的人物塑像,竟没有一个重复的和相似的,并且工艺都十分精美,不得不让人佩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同时我在思忖,这些艺术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

    ⑥龙门石窟自北魏开凿以来,唐朝尤为盛行,它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岁月,既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演变。直至今日,每一个无论是心诚,抑或是即兴观光的游客,都因佛法的恒久、佛像的庄重,惊叹甚至于顶礼膜拜。

    ⑦徜徉于伊水河畔,倾听千年流淌的河水,却波澜不惊。千年龙门石窟的变迁,叙说着华夏民族的千年风霜雪雨,早已yān xiāo yún sàn )。时空在变化,而不变的却是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改变自然,祈求自然造福子孙后代的永久信念。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出词语。

    2别致、精湛、美妙三个词语选填入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

    3根据意思,在文中第⑤自然段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

    1)( )--形容女性姿态各异,美丽娇媚,轻盈柔美。

    2)( )--指看到美好的事物而心情愉快。

    3)(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4在崖壁之间,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石窟,犹如一扇扇错落有致的窗户。这句话主要写了石窟的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 12、阅读。

    绳子那头

    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②暑假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实在使人感觉无聊,我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一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到了雇主家,问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麻袋中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了。”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释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特别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一声:“手套!”

    ⑦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

    ⑧“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⑨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

    ⑩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

    “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带着笑意说。我却要哭了。

    绳子那头喊了声:“拉我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

    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他的皮肤黢黑,长年累月,恶毒的太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被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

    一会儿,雇主拿来一只冰糕送给正在干活儿的父亲,父亲接过冰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

    “天儿热,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冰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冰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

    父亲又要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

    【1】第①段划线部分的作用表述错误的项是( )

    A.交代了父亲工作环境的艰苦。

    B.写出天气的酷热无比。

    C.为下文表现父亲的艰辛做铺垫。

    D.烘托人物欢喜的心情。

    【2】为什么这么热的天父亲还要戴手套?( )

    A.怕速度慢影响工作进度。

    B.怕工具脱手掉下去砸了别人。

    C.修空调时需要用到手套。

    D.父亲一直习惯戴着手套工作。

    【3】对“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冰糕包含了父亲的勤劳和无私关爱。

    B.冰糕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爱。

    C.冰糕让“我”内心感到踏实、幸福。

    D.“我”家庭十分贫困,平时很难吃到冰糕。

    【4】对第段画横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神态描写,体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

    B.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吃苦耐劳。

    C.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工作的艰辛使父亲容颜老去。

    D.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工作时动作的艰难。

    【5】本文题目是“绳子那头”,如果换成“我的父亲”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段中“父亲的笑”和“我却要哭了”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段中“这种神奇的力量”是什么力量?为什么会有亲切厚重、踏实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部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节选

    1把文中标点补充完整。

    2文中的两股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划“______”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文,我们知道了爱有两种形式。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形式的爱?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①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沉思。

    ②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罗索夫人的办公室,聆听老师的临别叮咛。罗索夫人说:“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皮箱,又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詹天佑紧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的连声道谢。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摸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老师的崇高情谊。忽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③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幻灯片换了,出现的是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④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⑤下课以后,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在一阵哄笑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英帝国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你们的皇帝却硬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⑥“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写在文前横线上。

    【2】从文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 )——( )     ( )——( )

    【3】短文开头一段与结尾一段形成__________的关系。

    【4】文中多处描写詹天佑神态的语句,表现了詹天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请你任选两句写在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5】詹天佑为什么“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用文中的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目前,中国高铁的威名响震全世界,作为中华儿女,你有什么感受呢?请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跷跷板。

    在大海中永生(片断)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1这段话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邓小平爷爷的功绩和影响。

    A. 拟人   B. 排比   C. 比喻

    2想一想,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到哪里呢?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________;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________……

    3片断中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邓小平爷爷的杰出贡献吧!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选文,展开想象写句子。

    随着奔腾不息的海水,邓小平爷爷的骨灰走过千山万水,想一想,那里的人们会怎样说?把句子补充完整。

    台湾同胞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澳门、香港同胞会说:您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在您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下,我们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您放心地去吧,我们会共同努力,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

    世界各国人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那就是我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他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如果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________

    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________

    2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这句话中嫩芽________土香草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这个句子是_______句,如果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该怎么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用  标出。

    5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理解。

    但愿有个梦

    在我一生中,大概那一年是最值得怀念的了。

    当院子里的柳树刚刚吐出新芽的时候,那间不大的院子里便传出了欢乐的笑声。“姥姥,等我长大了,好高好高,就到村旁的树上,摘一朵白云,给你做衣裳!”“傻孩子,那白云咋能做衣服呢?”于是,欢乐的笑容,同时(呈现 浮现)在一老一少的脸上。春天,我最爱云,它像姥姥那白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又像一团棉花,要是铺在姥姥的床上,一定特别舒服……

    春天,是白云的季节。或许因为姥姥,我对白云有那样的感情:而因为白云,我对村头的小山、溪流有那样深刻的印象。

    当炎热伴着烦躁的蝉鸣声降临的时候,在葡萄架下和姥姥一起编席子的我,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时光的美好。姥姥(灵巧   灵活)的手指,把缕缕稻草捆在席中,似乎也把我对她和她对我的爱一丝丝地卷了进去。于是,这草席也就变得非同寻常了。

    夏夜,枕着木凳,睡着草席,望着月亮,听姥姥唱起那古老的歌谣。我闭上眼睛,似乎觉得月亮、星星、小草、树木都和我一起睡着了。

    我最盼望的季节——秋天终于来了。桑葚还青着的时候, 我就站在高高的桑树下,舔着嘴唇发愣了。这时,面对这高高大大的树木,我忽然感到自己的(渺小   弱小)。等到桑葚像一串串宝石一样挂满全树的时候,瘦小的姥姥便拿着长长的竹竿到我身边,用枯干的手举着竹竿在树上轻轻敲打着,_________________,被我捡进绿色的小碗。

    当许多邻居的小孩馋得流口水的时候,姥姥便把他们叫来,挑最大最饱满的给他们吃。以后,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给别人留一份。

    可谁能料到,这最美好的秋天后面还有一个寒冷的冬天。

    那是一个白雪纷飞的日子,姥姥穿一身黑的衣服,躺在一个黑色的棺材里。我总觉得她那身黑棉衣里,应该絮上我摘的白云……

    天是白的,地是白的,树是白的,房子是白的,天地之间,似乎只有我面前这一片是黑色。那黑色,一直(铺   盖)到我心里去……

    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那双灵巧的、编过草席和打过桑葚的枯干的手,这时凉凉的,没有一丝血色。我把它放在我的心上,希望那双手再重新温暖起来。

    我被人拉开了。这时,两行热泪,滑过我的脸,落在雪地上,砸出两个浅浅的小坑,我只看见,一团黑色,从我眼前缓缓地降下去了。

    一眨眼,两年过去了。再去姥姥家,小山变成了盆地。桑树也被连根拔掉了。秋天,我爱靠在土墙旁,望着蓝蓝的天,舔着嘴唇,像幼时那样等待着,等待着那个瘦小的身影,从那扇小门走出来……

    那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只能称为“回忆”了。我仍然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在梦中和姥姥一起重新享受过去的欢乐。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或者词语,打“√”。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与姥姥之间难忘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有合适的句子,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桑葚就一个个掉下来

    B.桑葚就一个个跳下来

    C.桑葚就一个个落下来

    D.桑葚就一个个飘下来

    【4】对本文的表达的主要意思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回忆姥姥一生的经历,赞美姥姥的勤劳、朴素、大方。

    B.回忆我小时候和姥姥在一起的几件事,表达了我希望再回到童年的想法。

    C.回忆我的童年时光,表现我的天真无邪。

    D.回忆我与姥姥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

    【5】读“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把她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感悟

    (一)慈母情深(节选)

    梁晓声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二)我的母亲(节选)

    邹韬奋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篇短文的事例。

    短文(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选文(一),品读赏析。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理是___________

    (2)细读选文(一),圆线的句子是对母亲________的描写,在这个句子中,“立刻”反复出现了四次,是否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为什么“鼻子一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选文(二),请你从“打得好”这三个字中,描摩出母亲当时的真实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一)中的这位母亲,面对别人的质疑,大声回应,而选文(二)中的母亲,面对孩子被打,却“饮泣吞声”。你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事故事讲给我们听。

    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地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在竟敢批评起大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他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只角,尾口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着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了解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

    (2)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

    2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短文中心的句子。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用“   ”在文中面出来。

    4概括短文中记述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

    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短文,你觉得丰子恺是个怎样的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具备他的哪一个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他背我走。

    (1) 小胡子走到海娃面前,说:我最喜欢小孩,你不要害怕。

     

    (2)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21、根据要求写句子。

    (1)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群非常专注。(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按照提前完成任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月是故乡明。”同学们,你的家乡都有哪些独特的美呢?请你选一处景物,描绘一下吧!

    要求:450字左右,写出景物的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