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林同学某天中午的食谱是:红烧肉、米饭、炸鸡块、牛奶,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必须补充的食物是
A.烤鸭
B.炒油菜
C.馒头
D.荷包蛋
2、下列事实或现象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闻到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气体可以被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D.酒精温度计液柱升高—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CO | 将气体点燃 |
B | 验证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 |
C | 检验氢气的纯度 | 用小试管收集氢气,管口向下靠近火焰 |
D | 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 | 加适量二氧化锰后,充分加热 |
A.A
B.B
C.C
D.D
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3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种类都不变
C.甲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是4:5
5、柿子成熟软化后,色红耀眼似火球,鲜果可直接食用外,还可以酿醋酿酒等。柿子中富含葡萄糖、维生素C和钙、磷等,营养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B.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葡萄糖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柿子中富含的“钙、磷”指单质
6、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对化学用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2H—2个氢元素
B.N2—氮气
C.2H2O—2个水分子
D.Mg2+—镁离子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中不正确的是
A.2个氮分子:2N2
B.氟原子:F
C.高锰酸钾中的阴离子:
D.氯化铁的化学式:FeCl2
8、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氧化钙、消石灰、Ca(OH)2
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CO与CO2中碳元素质量比为7:11
B.NO、NO2、N2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二氧化氮
C.含氨质量分数为16.8%的碳酸氢铵(NH4HCO3)化肥是纯净物
D.160g的Fe2O3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
10、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白糖、③植物油、④食盐、⑤白酒、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⑥
D.全部
11、下列除去括号中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H2(O2)——通过灼热的木炭
B.FeCl2溶液(CuCl2)——加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KCl(KClO3)——加热
D.CO2(CO)——通过灼热氧化铜
1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氮气可供给呼吸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13、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看到瓶口有白烟冒出
B.将金属铜放入稀硫酸中,立即有气体产生,溶液变为蓝色
C.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4、我国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某种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某种高效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X。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使用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C2H4
D.每消耗18g的水,理论上生成O2的质量为16g
15、北京大学科研团队以炼钢废气为原料,实现了制备油品的新催化过程,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物不用和催化剂接触
C.反应实质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D.可处理有毒气体,具备工业应用价值
1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②③不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
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C.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7、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
B.一氧化碳
C.高锰酸钾
D.稀有气体
18、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太空中已经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下列有关氢氧化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碱,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
B.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能与单质铁和氧化铁发生反应
19、化学能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会放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20、有关2CO+O2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气混合就生成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混合就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21、下列气体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的是
A.CO
B.
C.
D.
2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化性、可燃性
B.密度、硬度
C.熔点、沸点
D.颜色、状态
23、将含有CH4和H2的混合气体4g完全燃烧,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10g白色沉淀。则原混合气体中CH4和H2的质量比为
A.2:3
B.3:10
C.8:1
D.8:7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燃烧法探究某物质R的组成。质量为6.9g的物质R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gCO2和8.lg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4.4g
B.R中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R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生成CO2和H2O分子个数比是2:3
2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溶解等步骤
D.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26、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粉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
B.木炭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其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
27、请写出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任意两个)。①_______。②_______。
28、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或 75%酒精溶液消毒杀菌。
(1)“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它是由2NaOH+Cl2=NaClO+X+H2O反应制得,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
(2)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其中氢、氧原子的个数之比是____,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29、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锅碗瓢盆”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下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①铁锅含有的铸铁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合金
d.无机合成材料 e.有机合成材料 f.金属材料
②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③铝锅比铁锅耐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水果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①猕猴桃被称为水果中的“维生素C之王”。人体缺维生素C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病。
②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30、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水蒸气、④氮气、⑤氖气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可用于炼钢、气焊等的是_____。
(2)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的是_____。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
(4)充入电光源会产生红光的是_____。
(5)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表面有层小液滴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_。
31、下图为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如果铁矿石采用的是赤铁矿,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废旧的铁锅、铁管属于___________(填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或其他垃圾)。废旧金属“循环利用”的意义是___________。
32、江西高安元青花——“国之美”,誉满全国。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文字部分。
(1)制作釉果的瓷石中主要成分之一是氧化铝______;
(2)制作釉灰的原料是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中所含阴离子______;
(3)元青花的着色剂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钴(Co2O3),三氧化二钴(Co2O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33、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填“a”或“b”)。
(2)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此时(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3)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e两溶质溶解度:甲>乙
3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与图中的_____(填甲乙或丙)相似。
(2)在t℃时,将20g的物质甲加入到50g的水中,为使其变成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应该蒸发_____g的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B.t2℃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C.t2℃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大小:丙>乙>甲
35、这些微粒中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中。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2)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
(3)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______。
(4)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
(5)带负电的粒子是______。
(6)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______。
(7)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
(8)决定元素、原子种类的是:______数。
36、一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该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在这种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37、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烧的实验装置:
(1)三个实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___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属于______。
(2)甲中取少量硫粉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丙中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上述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硫粉、红磷、细铁丝在空气中都不能燃烧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进行这些实验时都要先向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其中甲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时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写出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4)写出这三个反应的相同点___________(写一点)。
39、敏敏同学为探究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向6.0g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为1.11L(该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精确到0.1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0.1%)
40、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
(2)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3)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