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氮气
B.甲烷和氧气
C.氦气和氧气
D.CO和CO2
2、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水仍然是混合物
C.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主要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3、二氧化铅()是生产汽车蓄电池的电极材料,其中铅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4
C.+5
D.+7
4、如图“北斗七星”代表7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已知A、C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D可作食品干燥剂,F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气体肥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B可以燃烧
B.物质D可以和物质F反应生成物质E
C.若通过物质F和物质E反应生成物质G,则物质G为碳酸
D.物质A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之一
5、下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B.化学方程式为: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金刚石转化成石墨
C.水电解生成氧气
D.玉米酿酒
7、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侯德榜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三个氧原子:O3
B.铁离子:Fe2+
C.两个氮分子:2N
D.二氧化硫:SO2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能使其软化
B.用肥皂水可检验硬水和软水
C.向硬水中加明矾净水剂后得到纯水
D.过滤能够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10、t °C 时,将 200gKNO3饱和溶液蒸发掉 20g 水后,再冷却到 t °C 时,则蒸发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①溶液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质的质量 ⑤KNO3的溶解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②④
1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夏天晒衣服容易干--分子运动加快
B.100L气体被压缩到1L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分子种类改变
D.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12、下列图示是某些实验的部分装置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①中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
B.②中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可以将集气瓶中的水替换为砂子
C.③中反应前后称得质量不等,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④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得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13、2023年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日本泄漏的核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如氚、碘、锶、铯-137等,与铯-137不同,天然存在的是铯-133,下图是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m的值为8
B.该元素的化学符号是Cs
C.该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5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1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
D.该反应可能生成一种氧化物
15、下列厨房的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植物油
C.蔗糖
D.辣椒面
16、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9 | 3 | 22 | 1 |
反应后质量(g) | X | 3 | 4 | 17 |
A.X的值为12
B.乙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C.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D.丙可能是化合物
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碳和氧化铜反应,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8、如图是小明学习金属冶炼的笔记,其中有一处错误,出现错误的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9、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
B.果汁
C.饮用蒸馏水
D.洗发水
20、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9 | 3 | 22 | 1 |
反应后质量(g) | X | 3 | 4 | 17 |
A.乙一定是催化剂
B.X的值为12
C.丙可能是单质
D.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9:8
2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太阳能
C.石油
D.天然气
22、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
B.轮胎爆炸
C.牛奶变酸
D.灯泡发光
23、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后,应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并塞紧胶塞
B.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C.该实验同时证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D.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24、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跟石蕊试液类似。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加入的调味品可能是
A.食盐
B.味精
C.食醋
D.香油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共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主要是由于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可促进钙的吸收。《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其主要是由茶黄素(C19H24O12)、小香叶醇(C10H18O)、儿茶素(C15H14O6)等物质所致。茶叶中富含的硒有防癌作用。
【1】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可用肥皂水检验山泉水是否为软水
B.茶黄素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19:24:12
C.硅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有关茶黄素、香叶醇、儿茶素三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相同质量的茶黄素和香叶醇碳元素质量比是19:10
C.三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D.三种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香叶醇
【3】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x为8
B.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C.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第一电子层电子数是6
2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B.图2:比较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
C.图3:验证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D.图4: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
27、(3分)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标号和全称写在横线上。
例如: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 F(胶头滴管)。
(1)少量液体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
(2)蒸发溶液时,需要用_______。
(3)配制溶液,溶解一定量溶质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
28、下图表示海水盐分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盐分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
(2)海水盐分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3)海水盐分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质量分数为3.69%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9、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_
(2)地壳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
(3)氧化铁__________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
30、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______;
(2)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的化合价:______。
31、“粽子香,香厨房”。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根据乙烯基苯酚的化学式计算:
(1)1个对乙烯基苯酚分子由_______个原子构成;
(2)对乙烯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对乙烯基苯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最简整数比);
(4)对乙烯基苯酚中质量分数最低的是_______元素;
(5)质量为_______g对乙烯基苯酚中含有19.2g氧元素。
32、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 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 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
33、前不久,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发现了新型氢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该粒子属于_____(分子、原子或离子),每个H3+中含有_____个质子,_____个电子.
34、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巫溪某地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将取得的水样进行过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操作中缺少的玻璃仪器的作用是 :
(2)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原因: (任答一条即可);
(3)若某同学发现水样呈浅黄色,他净水时可加入 来脱色.
(4)巫溪是个好地方,修身养性有大宁河,大宁河水中富含硫、氟、硅、钙、钾、镁等元素,可用 来鉴别大宁河水和蒸馏水.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35、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填“A”或“B”);
(2)t1℃时C的溶解度为_____g;
(3)t2℃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t2℃时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
36、要得到某种物质,应当从富含这种物质的地方去寻找。
①工业制氧气的原料是空气,空气的氧元素主要以_______(填“化合态”或“游离态”)存在
②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组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氦气 | 氖气 |
沸点(℃) | -195.8 | -183.0 | -78.5 | -268.9 | -246.0 |
先将空气加压降温到-200℃,空气变成液态,此时仍为气态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然后略微升温,先逸出氮气,剩余物质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7、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用于验证____。
(2)图B所示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实验中观察到____现象,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3)图C所示实验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大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___。(写出一条即可)
38、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F,用制得的氧气做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上图G装置在化学中有“万能瓶”的美称。若用该装置收集H2,则H2从__________________端进入。
39、呼吸作用: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差别?(填写下表)
信息:①木条燃烧需要氧气,氧气越多,燃烧旺;②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用饮料管插入瓶内吹气,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住待用。
步骤和方法 | 现象 | 结论 |
分别向两个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 空气瓶___________ 呼出气瓶_________ | 空气中CO2比呼出气中CO2________ |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两个瓶中 | 空气瓶________ 呼出气瓶________ | 空气中O2比呼出气中O2________ |
向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 玻璃片上形成_________ | 空气中的水比呼出气的水_______ |
40、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什么?
(2)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3)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答出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