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通辽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6题,共 130分)
  • 1、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下列中国年的传统“味道”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贴春联

    B.放烟花

    C.剪窗花

    D.穿新衣

  • 2、成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星火燎原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沙成塔

  • 3、明矾石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属三方晶系的硫酸盐矿物,我们熟悉的明矾就是由它制取的。除此以外,明矾石还可用来制造钾肥、硫酸,也可用来炼铝。已知明矾石的化学式为,其中x的值是

    A.4

    B.5

    C.6

    D.7

  • 4、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

    B.空气

    C.液氧

    D.不锈钢

  • 5、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为了防止工厂废气影响人体健康,可将烟囱建的尽可能高

    C.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喷灌技术给作物供水

    D.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

  • 6、下列说法或叙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可制得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灭火就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则中一定含元素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前需要检验纯度

  • 7、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思维方式。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示意图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B.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D.一氧化碳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因为它们分子构成不同

  • 8、下列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反应

    B.a、b试管内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 9、人造金刚石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多的用途,人们最早是用石墨在高温高压下制造金刚石,该过程属于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 10、推理和总结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点燃氢气前要验纯,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进行验纯

    D.铁比铝更容易生锈,所以铁比铝更活泼

  • 11、食用苹果有益健康。某苹果里的主要营养成分(每 100 g)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营养成分

    糖类

    蛋白质

    维生素 A

    维生素 C

    含量

    16.21 g

    0.26 g

    3 mg

    4 mg

    0.12 g

    0.6 g

    A.表中的钙、铁指的是元素

    B.食用一个苹果可摄取 16.21 g 糖类物质

    C.多吃苹果可以预防贫血

    D.该苹果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维生素 C

  • 1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蜡炬成灰

    B.磨杵成针

    C.木已成舟

    D.披荆斩棘

  • 13、漂白粉常用于灾区消毒杀菌,+1工业上制漂白粉的反应是:2Ca(OH)2+2Cl2=X+Ca(Cl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aCl2

    B.CaO

    C.O2

    D.ClO2

  • 14、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新装修的房子有异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变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C.轮胎曝晒而炸裂—分子体积变大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15、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一定改变

    B.科学思维: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则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黄铜和铜片相互刻画,探究纯金属及其合金硬度的高低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处理,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 16、2023年8月,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到多种己糖()的精准全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己糖属于氧化物

    B.己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己糖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己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 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18、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试管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室温下右侧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相平,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物质后,能使U形管中左侧液面升高的是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铁粉

  • 19、《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性格鲜活,鲁智深作为行侠仗义第一人,下列他的事迹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拳打镇关西

    B.大闹五台山

    C.火烧瓦罐寺

    D.倒拔垂杨柳

  • 20、规范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过滤

    D.   加热液体

  • 21、2022年8月重庆北碚缙云山突发山火,为灭火,经过艰辛努力开辟了一条隔离带阻止了火势的蔓延。隔离带能灭火的原因是

    A.隔离带将氧气隔绝了

    B.隔离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C.隔离带将没有着火的植被与火场隔绝

    D.以上都正确

  • 22、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B.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1个甲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 23、磷酸亚铁锂()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之一。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的质子数为3

    B.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锂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4、铜锌合金的光泽甚至比一些天然黄金(狗头金)还要好,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不法商贩利用这一特点以假乱真获取非法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元素

    B.铜锌合金的硬度比铜小

    C.灼烧以上两种物质,表面不变色的是黄金

    D.用稀硫酸不可以鉴别铜锌合金和黄金

  • 25、下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改变

    C.丙物质可以用作保护气

    D.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一氧化氮分子

  • 26、2023年9月21日,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开幕式上使用了“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下列关于甲醇(化学式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在物质分类上属于氧化物

    B.甲醇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

    D.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7、如下图所示,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试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反应;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 28、已知“”、“”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字母代号,下同)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3)用你熟悉的化学式表示出D中的物质________

  • 29、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__

    (2)3个氧分子____

    (3)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化合价____

    (4)硝酸根离子____

  • 30、现有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锰、铁、二氧化硫、稀硫酸、锌、硝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用以上物质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分解反应:_________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_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_________

  • 31、(8分)如下图所示,图1是教材中水电解实验装置,2是我市化学老师针对图l实验自创新装置。

     

     

     

    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将电解注满移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至16V,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g溶质质量分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氧氧化钠 g

    (2)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3)你认为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l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   (填编号)。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④所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D.①②

  • 3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化学用语表示:

    (1)滴水穿石:石头的成分中含有碳酸钙,写出碳酸根离子的符号______

    (2)奇珍异宝: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写出下列符号中“2”表示的意义:

    ①NO2______

    ②Ca2+______

  • 33、当今世界上的三大矿物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人们通常把______________称为工业上的血液,把_________________ 称为工业上的粮食.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 加热时不同沸点的物质分别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由此 可以判定石油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 34、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Mg17Al12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储氢过程”属于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如图中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 35、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分类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的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要求每种分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水、木炭。

    分类标准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_________________

    分类标准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_________________

  • 36、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水的组成:下图的三个操作中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___(填序号)

    A 水的蒸馏   B 水的电解 C 水的沸腾

    (2)水的净化:

    ①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过滤杂质。

    ②日常生活中常用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水的用途: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了水,请根据图中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A   B C D

    ①实验A和实验C集气瓶中水的作用___(相同不相同”)

    ②实验B中观察到水沿导管进入广口瓶,液面上升至“1”刻度处,由此可证明:___

    ③实验D的目的是探究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 10分)
  • 37、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图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燃烧前称,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图中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_____g

    3)红磷燃烧:红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条)。

    5)反思:红磷燃烧__________(填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3.1g的红磷完全反应,生成7.1g固体,则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g

  • 38、请你仔细观察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由图1可知,若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______,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烧杯,你又会发现_______,由以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

    2)由图2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会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________(现象)产生,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蜡烛上方生成物,蜡烛会被点着,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______变化。

四、简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39、我国政府規定: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并要求提高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举例说明你家中的废弃塑料制品是怎样处理的。

  • 4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0L氧气能装到100L的钢瓶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0
题数 4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四、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