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资源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使用节水龙头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2、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B.实验二酒精灯②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D.实验二应先点燃酒精灯①,再通一氧化碳
3、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住宅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头弯腰速离着火区
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
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4、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煤
C.风能
D.地热能
5、广东有许多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枫溪瓷烧制技艺
B.粤绣
C.广东剪纸
D.增城核雕
6、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为了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C.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生活中加热煮沸能起到杀菌消毒和降低水的硬度的作用
7、高纯硅是芯片的核心材料。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
C.硅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
D.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8、下列安全措施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
D.进入久未使用的煤矿矿坑前做烛火实验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0、有关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D.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11、钛是一种稀有金属,抗腐蚀性能非常好,广泛用于国防、航天等领域。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示内容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的核电荷数是22
B.钛的元素符号是Ti
C.钛的原子序数是22
D.1个钛原子的质量是47.87g
12、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用天然气做燃料:
B.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C.水通直流电分解
D.氢气还原氧化铜:
13、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滴管使用
D.加热液体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B.室内起火时要打开门窗通风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D.面粉加工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15、如图是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NaC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t1℃时,将20g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0g
C.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D.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16、下列各项警示标志,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合的是
A.小苏打
B.浓硫酸
C.鞭炮
D.汽油
17、下列能源不应大力开发的是
A. 太阳能
B. 风能发电
C. 水能发电
D. 火力发电
18、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1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
B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
C | 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 取样,加水溶解 |
D | 证明甲烷中含氢元素 | 在甲烷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
A.A
B.B
C.C
D.D
20、万州区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全国卫生区,下列不符合创文创卫行为的是
A.过期药品,随意丢弃
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C.使用公筷,文明用餐
D.清扫落叶,爱护环境
21、空气的成分中,常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2、镓是制造半导体的重要原料。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是31
B.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D.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元素相似
23、分类是认识与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油脂、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酒精与食盐水都能导电
C.P2O5和NH4HCO3都属于氧化物
D.CO、NH3都具有刺激性气味
24、我国首次获得公斤级钼同位素,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可以批量获得钼同位素的国家之一。如图是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钼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42
B.第3层电子数为8
C.相对原子质量为42
D.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25、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食物的腐烂
C.酿酒酿醋
D.蜡烛缓慢地燃烧
26、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粒子的总称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C.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27、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___________。
①液态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红磷;⑥稀盐酸;⑦冰水混合物;⑧5%的过氧化氢。
28、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
(2)A、B、C、D共表示_____种元素。
(3)B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A与D元素的化学性质_____(填“相似”或“不同”),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下列物质,请选择对应的标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 H2 B 煤 C CO D CO2 E 石墨
①常用于扑灭火灾的气态氧化物_____;
②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
③常用来作电极的是_____;
④能与人体血管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_;
⑤常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的是_____。
30、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下图。(已知四氧化三铁能够被磁铁吸引)
(1)过程2的变化中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过程2的基本类型为_____(填化合、分解)反应。
(2)此流程中FeO(氧化亚铁)可以看成是整个反应的催化剂,那么FeO在反应前后________和___没有发生改变,整个反应中除了有炭黑生成,还有______生成。
(3)此反应的现实意义可以减缓______效应同时还能得到炭黑,但还需要解决炭黑和四氧化三铁的分离问题,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
3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___________。
32、防疫情,勤消毒,含氯消毒剂功不可没。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84”消毒液)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1)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化学式是______,其中氯、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IO,可通过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3)预防新冠,消毒成为防疫必要措施,手部消毒可用75%的医用酒精。室内空气消毒不宜采用喷洒酒精的方法,因为喷洒在空气中的酒精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化学知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者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
B.勤洗手、戴口罩是防止病毒入侵的有效方法
C.95%的酒精溶液的消毒能力比75%的酒精溶液强
33、完成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并在括号里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指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5)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4、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5)(6)(7)用方程式表示。
(1)体温计中的金属是________。
(2)森林着火,设置防火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________。
(4)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
(5)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服用含少量细铁粉的补血药品,能治疗缺铁性贫血_____________。
(6)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在一段时间内墙壁会“出汗”___________________。
(7)长期存放的氢氧化钠溶液,因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已知:20℃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配制20℃时的如下四种溶液:
溶液 | ① | ② | ③ | ④ |
固体种类 | KCl | KCl | KNO3 | KNO3 |
加入固体的质量/g | 20 | 33 | 20 | 33 |
水的质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1)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_______。
36、某校实验室有一批生锈的铁架台,该校初三(1)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铁架台翻新“三步骤”方案:①用砂纸打磨铁架台;②用适量稀酸清洗,水洗,晾干;③防锈处理。请回答:
(1)①的目的是________.
(2)②中所用的稀酸是________,其除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写出③的具体做法:________.
37、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②仪器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选用G,能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填字母),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_____。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带回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常加入明矾,其作用是______,过滤时常用________做过滤层,在生活中还可以用_______代替;
(2)图1实验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操作可能是________(一条即可);
(4)对实验改进后,重新过滤后得到略带红色的澄清液体。如果要除去水的颜色,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5)如图2是同学们制作的一种简易净水器,利用该装置处理河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活性炭起________作用,通过该装置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取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6)图1和图2实验后得到的水______(填“能或不能”)代替蒸馏水用于实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9、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什么?请你写几点防治措施?
40、稀有气体
(1)稀有气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______颜色,______气味,化学性质______。
(2)用途
①______;②______;③氦气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