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方便记忆, 人们经常会给一些物质起个“俗名”。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OH 氢氧化钠 火碱
B.Ca(OH)2 氢氧化钙 石灰水
C.CaO 氧化钙 生石灰
D.NaCl 氯化钠 食盐
2、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向容积为300mL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的红墨水(足量),在燃烧匙中放足量的白磷,量筒中放入足量水,按图接好仪器,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白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集气瓶中的水主要起液封导管的作用,防止集气瓶中空气受热逸出
B.量筒里的水应该先增加,变红,后减少
C.正常情况下,实验结束时,集气瓶中的水应该增加到大约110mL
D.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的目的是防止空气污染,同时可以避免空气逸出,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3、下列物质中加点元素的化合价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4、“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过年过节多燃放烟花炮竹来庆祝
5、春节期间妈妈给长辈拜年时买的中老年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离子
6、化学实验中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 2”的事实是( )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在点燃条件下,1L氢气与1L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2L水
C.在点燃条件下,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2g二氧化碳
D.在点燃条件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7、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
B.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氧气
C.通入氧气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8、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淀粉
C.二氧化锰
D.氯化钠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B.
C.
D.
10、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干冰
C.石油
D.碘酒
11、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5 | 2.2 | 16.2 | 0.9 |
反应后质量/g | a | 4.4 | 8.1 | 1.8 |
A.a=10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Z为反应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12、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 主要成分之一为碳酸锌(Zn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CO3中的阳离子为 Zn+2
B.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ZnCO3中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D.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二氧化碳灭火
B.火箭以液氢做燃料
C.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焦炭冶炼金属
14、实验室探究镁和NH4Cl溶液反应。(浓硫酸可以吸收H2O和NH3)
实验1:取镁条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2: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NH4Cl溶液中,有灰白色固体析出,同时产生气泡。
实验3:收集实验2中气体,通入如图装置。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1是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B.实验2析出的灰白色固体是MgCO3
C.实验3中A溶液变红,则生成的气体中有NH3
D.实验3中C装置粉末变红,则生成的气体中有H2
15、《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雕刻砚台
C.伐木制舟
D.纺纱织布
16、图1是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③⑤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B.碘原子化学性质与①相似
C.图1中n的值为5
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药品
18、一定量铝粉加入到含有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呈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B.溶液中硫酸镁完全反应,硫酸铜有剩余
C.反应后溶液质量增重
D.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镁、铝、铜
19、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高锰酸钾
B.氯化钾
C.液氧
D.干冰
20、2023年9月,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正式开幕。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炬接力将其引燃
B.巨型莲花建筑开合
C.活性炭净化泳池水
D.水墨画在屏幕展现
21、古代取火的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能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面是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对三种取火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木燧”取火时木材变得焦黑发生了物理变化
B.“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良好的导热性
C.“石燧”取火时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8
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有3种
D.反应生成丙和戊的质量之比为3:1
23、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B.②③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①表示的是原子,而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24、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可能爆炸,则点燃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都一定爆炸
D.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则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25、海洋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制碱”体现了化学科学在改造物质中的智慧。下图是某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工艺流程得到的产品有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物质
B.该流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使用
C.母液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
D.氨气在制碱过程中作用是使溶液显碱性,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26、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制造人造卫星会用到钛合金,工业制取钛(Ti)的一种方法:,方程式中X为
A.3
B.4
C.5
D.6
27、如图表示气体分子示意模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均填字母序号)。
A B
C
28、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以下指标:
A 不得呈现异色
B 不得有异味
C 应澄清透明
其中“B”指标可通过加入______除异味而达到,“C”指标可通过______操作而达到。
(2)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填序号,下同)
A.矿泉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汽水
(3)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凉开水中几乎不含______。
A.氧元素
B.水分子
C.氧原子
D.氧分子
(4)生活中可以用______鉴别自来水是不是硬水。
29、钙为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补充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X的值是_____;
(2)下列微粒中_____与钙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填序号)
(3)图中D元素形成离子的符号______;X与B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_____。
30、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_____;
A 铁矿石
B 金属或合金
C 氧化物
D 非金属单质
(2)科学家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3)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_____。
31、按要求完成下列两个问题:
(1)请从、
、
、
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物质的类别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各写一例)。
①氧化物:________;②酸:_________;③盐:________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a.氯化钠b.稀盐酸c.熟石灰d.氧化钙f.氢氧化铝,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①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
②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
③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
④用于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的是_____;
⑤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
32、小红对张家口市明湖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调查研究:
(1)若小红要检验明湖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小红在家中可采用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小红在做实验时发现明湖的水有异味和发黄色,她从实验室取来_______进行操作。去除了异味和色素,利用了这种物质的______性。
(3)若工作人员每天撑着小船在湖中打捞垃圾,其中塑料制品、易拉罐应投入到_垃圾桶内。
33、现有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澄清的石灰水③冰水混合物④纯净的空气⑤高锰酸钾⑥液氧⑦四氧化三铁⑧氯酸钾⑨盐水⑩白酒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
34、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_作用。
(2)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___________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有关。
(4)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这一方法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5、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氩原子______。
②3个铝离子______。
③3个水分子______。
④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价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的是______。
①2CO ②NO2 ③ ④3Fe2+
36、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图中用 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反应过程的图示表示如下:
根据此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至少答出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______,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的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你认为出现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小红按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白色固体中含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白色固体【Mg(OH)2】和氨气(NH3),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取少量产物中的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并往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 b.在试管口放置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由红色变成______色 | 猜想正确 |
【反思与交流】①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______,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
②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8、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图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
C图中的实验操作会导致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_ 。
(2)下列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的是________
A 氢气 B 氮气 C 甲烷 D 一氧化碳 E 二氧化碳
3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体温计受热,汞柱上升_________。
(2)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_______。
40、小明购得用于食用菌种植的轻质碳酸钙,标签如图。为测定其含钙量小明进行的实验是:
①称取样品5g;
②加入100g的稀盐酸恰好反应,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总质量为102.8g。
(1)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标签标示的含钙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如何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