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些年,随着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苏州市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上升,这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影响环境
2、老师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接触到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会立即复燃,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氨气
3、清朝画家郑板桥曾有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可见根对植物的重要性。植物能够深深扎根于土壤甚至岩石,主要是靠图中的( )
A.a与b
B.c与d
C.a与d
D.b与c
4、“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己秋”。陶渊明笔下的“秋”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趣。秋天植物的落叶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①生长发育;②新陈代谢;③适应环境;④繁殖后代;⑤遗传和变异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 )
A.用一只鼠妇做一次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B.实验变量是光照
C.实验中亮处和暗处的温度、食物等条件要保持一致
D.这是一个对照实验
6、下列关于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线粒体
B.构成细胞的物质中,水、无机盐、糖类都是无机物
C.细胞膜控制着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D.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7、“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此诗句关于野鸭和菱藕描述正确的是( )
A.野鸭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而菱藕外面的皮则为上皮组织
B.野鸭的细胞和菱藕的叶肉细胞结构相同
C.野鸭和菱藕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D.吃菱藕时,菱藕香甜可口的甜味主要来自细胞的线粒体
8、平和是闻名中国的“蛮柚之乡”,影响柚园中一株蜜柚生存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水
B.其他蜜柚
C.杂草、害虫
D.以上都是
9、如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②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取一片薄膜
B.步骤③展平的目的是防止观察标本时出现细胞重叠现象
C.用低倍镜观察时,视野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液泡
D.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1所示,可能是步骤④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里的鱼
B.美丽的卦山公园
C.卦山的全部生物
D.华陵的全部植物
11、在玉米种子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后,能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
A.胚乳
B.胚
C.子叶
D.种皮
12、古诗词中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和规律,以下古诗词和它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对应不合理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能影响环境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生物能生长繁殖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13、为克服南极科考站蔬菜不易保存的困难,我国科技人员利用无土栽培技术,成功在南极科考站种植了多种蔬菜。其营养液的主要成分是( )
A.糖类和维生素
B.水和无机盐
C.糖类和无机盐
D.水和葡萄糖
14、红军在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时,经常穿越沼泽地。这里的“沼泽”属于(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15、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许多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B.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说明它有神经系统
C.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感染疟原虫会使人患疟疾,危害人类健康
1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这首诗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以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柳树的茎只有支持连接的功能
B.柳树的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
C.柳树是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D.柳树的发芽生长受温度的影响
17、乌洋芋(马铃薯)植株示意图。它生长在海拔2600~2800米之间,皮薄、质嫩、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好、耐贮存。食用部分是块茎,其中富含淀粉。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判断乌洋芋属于裸子植物
B.花和块茎属于乌洋芋的生殖器官
C.乌洋芋中的淀粉是叶片制造的有机物
D.乌洋芋中的淀粉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积累
18、下面是植物细胞分裂的几个过程,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新的细胞核
②细胞核分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③母细胞中央形成新细胞膜和细胞壁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19、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能够依靠纤毛运动
C.能分裂产生新个体
D.遇到刺激做出反应
20、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③④⑤②①
B.步骤①滴加碘液是为了染色
C.步骤⑤中的大烧杯内装的是酒精
D.步骤③的目的是消耗或运走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1、判断动物或人体的某个结构是否为器官,可能用三个法则作为依据:(1)由多种__________组成,(2)具有一定的_________,(3)能完成一定的________。例如人体的血液不是器官,是因为血液没有固定的_________。
22、从生物的结构层次来说,一个番茄属于____,将番茄经沸水烫后可以撕下薄薄的一层“皮”,这层皮属于____。
23、俗话说“寝不言,食不语”,原因是边吃饭边说话,吞咽时___________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___________,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24、水分和无机盐由根的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根毛可以增加吸收面积。
25、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 ),还有( )( )等。
26、神经元又叫_____,是神经系统_____和_____的基本单位.
27、__________植物喜欢生长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也经常出现在公园里和花卉市场上,不结种子,靠产生_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它们的茎大多生长在地________(填“上”或“下”),叶常呈羽状。古代地球上生长了大量的这类植物,它们死后埋在地下,形成了今天的__________。
28、植物的营养器官有_____、茎、叶,生殖器官有花、果实和______。
29、显微镜的反光镜有两面,光线强时用___________,光线弱时用____________。
30、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含 和含 的无机盐。
31、请将下列疾病名称与可能的原因连线,把对应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32、科学家们发现,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
33、资料分析:已知有下列四组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
| 目镜 | 物镜 |
甲 | 15× | 40× |
乙 | 10× | 40× |
丙 | 10× | 10× |
丁 | 10× | 15× |
(1)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的是:_________组。
(2)如果用这台显微镜观察写着“P“的玻片,视野内看到的是_______。
(3)当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时,应将玻片标本向 _______移动,物像才会移到视野的中心。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4)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应用_____________眼注视目镜内。
(5)将显微镜放入镜箱中时,应一只手握住镜臂 ,另一只手托住_____________
34、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
(1)C表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__.
(2)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是_____.
(3)B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