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2、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实验小组将150粒大豆种子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高温会促进大豆种子的萌发
B.光照会抑制大豆种子的萌发
C.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水
D.大豆种子的萌发与空气无关
3、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取样的部位是( )
A.口腔上颚
B.口腔内侧壁
C.牙龈外侧
D.舌的上表面
4、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指直接扳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的物镜和目镜
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亮
C.调节细准焦螺旋时,应注视目镜内,直至视野中出现清晰物像
D.显微镜使用结束后,应用干净的纱布擦拭镜头,使显微镜保持清洁
5、范海尔蒙特由柳树栽培实验确定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水
C.氧气
D.无机盐
6、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
A.蜻蜓点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唯有葵花向日倾﹣﹣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现象
7、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一类动物,生存能力很强。关于哺乳动物叙述错误的是( )
A.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B.各种哺乳动物的牙齿都出现了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大大提高了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
C.恒定体温,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
D.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8、将下列关于根细胞吸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植物施肥过多会促进根细胞吸水
B.成熟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C.根细胞吸水后液泡的体积变小
D.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吸水
9、某兴趣小组探究生态因素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经过多次测量,得到不同区域空气湿度平均值并记录在下表中。由表分析,该实验的变量是( )
植被环境 湿度(%) 时间 | 裸地 | 草坪 | 灌木丛 |
早晨(6:00) | 45.6 | 60.7 | 78.9 |
中午(12:00) | 29.5 | 49.6 | 61.3 |
晚上(18:00) | 35.2 | 55.9 | 73.5 |
A.空气有无
B.光照强度
C.植被丰富度
D.环境湿度
10、下列4种生物,既是真核生物,又是多细胞生物的是( )
A.衣藻
B.草履虫
C.变形虫
D.蝗虫
11、新冠病毒变种“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先后肆虐全球,变种属于生物的哪种特征?( )
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长和繁殖
C.遗传和变异
D.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12、下列四组实验装置中,能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是( )
A.
B.
C.
D.
13、壁虎断尾再生过程中,断尾处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多,这时细胞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
①细胞膜向内凹陷 ②细胞质一分为二 ③细胞核分成两个 ④细胞缢裂为两个细胞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14、使用显微镜观察,若视野中的“上”字位于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
A.往右下方移
B.往左下方移
C.往左上方移
D.往右上方移
15、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那么,视野中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小,视野变暗
C.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变大,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不变,细胞变大,视野变亮
16、生活在寒冷地域的北极熊和南极企鹅的皮下都有厚厚的脂肪,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适应生物
B.环境依赖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环境
17、自然条件下,菊花多是秋季开花,花期通常在十月下旬。园林科研人员查阅当地气象资料得知,9月份平均日照时间约为12小时,10月份平均日照时间约为10小时。为了探究影响菊花开花的因素,他们设计如下表所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 | 甲组 | 乙组 |
温度 | 20℃ | 20℃ |
光照 | 每天光照12小时(长日照) | 每天光照8小时(短日照) |
水分 | 适量浇水 | 适量浇水 |
实验现象 | “十一”国庆节前菊花基本没有开花 | 大多数菊花在“十一”国庆节前开花 |
A.低温能抑制菊花开花
B.菊花感受光照刺激的部位是叶片
C.水对菊花的生长没有影响
D.缩短日照时间能促进菊花提前开花
18、下图是四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种微生物中,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2】四种微生物中,不是用孢子繁殖的是( )
A.甲
B.乙
C.丙
19、血液流入肾脏后形成尿的正确途径是
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B.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C.血液——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尿液
D.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20、图甲所示为显微镜视野下某生物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此生物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A.
B.
C.
D.
21、肺泡壁很 ,由单层 构成,其外包绕着 ,这有利于在肺泡和 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_____的,常用的玻片标本有_____、_____、_____.
2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述了____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这类植物的特点是__。
24、植物一生中吸收的大量的水分,除了供___________的需要以外,还在生物圈的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25、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_______,把_________和_______转变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
(主要是_______),并且释放________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6、如果物像偏左,你将标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27、(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28、A、B分别表示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A:细胞→组织→器官→①→动物体
B:细胞→组织→②→植物体
(1)写出①和②表示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由A、B可知,构成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都是_____。
(3)从结构层次来看,人的眼属于_____,番茄的果肉属于_____。
29、《_______________》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的巨著。
30、根尖结构中的组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将种子的结构与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32、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_____
33、绵羊“多莉”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克隆的哺乳动物,它的诞生实现了遗传学的重大突破,具有深远意义。“多莉”的培育过程如图,请据图回答:
(1)克隆羊“多莉”_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图中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___________发育成早期胚胎。
(3)“多莉”的遗传性状与甲绵羊最相似,这是因为___________控制着发育和遗传。
(4)黑麦草是喂养“多莉”的优质饲料之一,在光照良好、水分适宜的肥沃土地上,黑麦草在短期内就能完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生活史,这说明环境能够___________生物。牧民在种植过程中,发现一片黑麦草的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此时牧民应施___________肥,使该片黑麦草茁壮生长。
34、下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动脉血血管有________;流静脉血的血管有_______。(以上各空均填写图示中的相应序号)
(2)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_______,而不能倒流,原因是______和______能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3)某人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请用图中所示数字和箭头表示出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左臂静脉→_______→股动脉→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