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人体的结构层次的表示方式,下列正确的是( )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B.细胞→器官→组织→人体→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D.器官→细胞→组织→系统→人体
2、能为动物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
D.细胞膜
3、1988年上海市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是食用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这种毛蚶成了甲型肝炎流行的(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原体
4、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科学探究过程中都要设置对照实验,以便对结果进行验证
B.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实验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C.探究成功的关键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D.巴斯德实验证明了肉汤变质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的结果
5、生活在寒冷地域的北极熊和南极企鹅的皮下都有厚厚的脂肪,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适应生物
B.环境依赖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环境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这个成语相关的食物链是( )
A.螳螂→蝉→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树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中所描述的生物“老树”、“昏鸦”、“痩马”,它们所共有的特征是( )
A.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8、下列各项表示动物与栖息环境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丹顶鹤一湿地
B.北极熊一森林
C.金丝猴一草原
D.东北虎一南极
9、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名花之一。下列有关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裸露
B.没有真正的根
C.没有果实
D.依靠种子繁殖
10、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①酵母菌;②蚯蚓;③桃树;④衣藻;⑤眼虫;⑥家兔;⑦草履虫;⑧变形虫。
A.①③④⑤⑥
B.①④⑤⑦⑧
C.②③⑤⑥⑧
D.①③⑤⑦⑧
11、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A.西红柿、黄瓜
B.米饭、土豆
C.带鱼、鸡蛋
D.色拉油、花生
12、以无色洋葱为材料,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需要准备的液体材料有( )
①清水②酒精③碘液④生理盐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如图表示郁金香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细胞能无限生长
B.过程②形成的新细胞的遗传物质减半
C.过程③能形成不同的组织
D.郁金香的生长只和过程①②有关
14、在科学探究中,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十分必要。下面的叙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
①北京人的化石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
②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大约距今50万至20万年前的直立人
③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④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为了测试一批小麦的发芽率,随机挑选了1000粒种子,其中有100粒未萌发。请问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
A.10%
B.80%
C.90%
D.100%
16、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④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B.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高于①
C.装置③应包裹黑色的布使其不透光
D.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碳
17、某人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所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制作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多切几次,要选取其中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进行观察
B.叶片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图中的[4]气孔
C.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18、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是( )
A.
B.
C.
D.
19、根的长度能不断地增加,是因为( )
A.分生区细胞的分裂
B.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C.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D.成熟区有大量根毛
20、某研究小组探究细胞中的物质,他们将一粒小麦种子穿到铁丝上,放到火上燃烧,最后仅留下灰烬。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有机物已经燃烧掉了
B.残留的灰烬是无机盐
C.种子里的水分在燃烧时蒸发掉了
D.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大量糖类
2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和___,产物是___和___,条件是___,场所是___。
22、请根据图染色体、DNA和基因结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结构的________中。
(2)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和_______。
(3)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叫做_______。
23、在口腔中,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_______)
24、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时,肺泡中的氧气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25、泌尿系统主要由 、 、 和尿道组成。(按排尿的顺序填)
26、为什么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因为这里有维持生命的_________、空气和____________
27、下图是绿色植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所示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2)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的结构是(填序号)________
(3)图中的②号结构通常是由________组织、________组织、________组织、________组织构成。
28、学校中午时,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爱去食堂用餐,仅以方便面、肉串、汉堡包等食品果腹,你为了同学能健康成长,在制定平衡膳食方案之前,先要做广泛的调查。那么,你讲怎样去做这个调查呢?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3)调查范围: 。
(4)设计调查表。
29、吞咽时,______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______.
30、在观察玉米种子结构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遇碘变成蓝色是___________的特性。
31、连线
3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
33、在生物圈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他们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写出E动物的名称:______。
(2)夏天在海水中游泳时,常会遇到海蜇、海葵等腔肠动物,它们在身体结构特征等方面与图中的______(填字母)相似。
(3)A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______,有口无肛门;D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______,有口有肛门。
(4)C是蚯蚓,雨后,有时可以见到蚯蚓在地面上爬行,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动物(类群)。在观察蚯蚓的实验过程中,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的原因是______。
(5)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蚌两种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分别是______;“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描写的是______的特征。
(6)“带鱼”、“墨鱼”、“甲鱼”、“鲸鱼”、“鲨鱼”、“鲍鱼”、“娃娃鱼”名称中都有“鱼”字。其中属于鱼的是______。
34、根据如图反射弧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小孩子的手被火烫到后,手上皮肤里的[__]___受到刺激产生冲动,手上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到达脊髓中的[___]___,由此发出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手臂上的[___]___,引起肌肉收缩,使手避开火焰。
(2)手指被火烫到后立即缩回,这是由脊髓控制的神经活动,属于___反射;以后再看到火就会躲开,或听到“火”“烫”这些字就会躲避,属于___反射。后者是人类特有的对___建立的反射,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___。
(3)某个病人被火烫到以后能感觉到疼,但不能作出反应,可能是___或___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