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豆芽是人们常吃的菜,那么我们吃绿豆芽白嫩部位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的(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2、图为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脉中运输水分的通道是筛管
B.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C.①表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D.②表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3、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一致的是( )
A.移栽时根部带土坨——降低蒸腾作用
B.间作套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中耕松土——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D.在傍晚移栽——增强呼吸作用
4、假定在一个由草原、兔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兔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不变
D.上升后又下降
5、森林涵养的水分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一部分成为地下水,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就会引起水土流失。这体现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C.参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转换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
B.实验完毕,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
C.判断污点所在位置过程中,若移动玻片污点不动,则污点不一定在物镜上
D.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7、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旱,土壤贫瘠。荒漠的植物种类十分贫乏,植被稀疏,根系一般很发达,非常耐旱。下列关于植物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发达的根系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B.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C.成熟区根毛数量庞大是为了扩大水和无机盐的吸收面积
D.植物的根能不断向土壤深层生长是通过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实现的
8、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
9、从植物的结构层次来看,西瓜、西瓜瓤、西瓜籽分别属于( )
A.器官、组织、细胞
B.组织、器官、器官
C.器官、组织、器官
D.器官、细胞、器官
10、小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过程中,发现视野较暗,他应该选用下列哪个组合来调节光线( )
A.平面镜和大光圈
B.平面镜和小光圈
C.凹面镜和大光圈
D.凹面镜和小光圈
11、如图阴影部分表示三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A.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生殖发育脱离水环境
D.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
12、人的排汗、排尿反应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排除体内的废物
D.能生长和繁殖
13、将一株质量为30g的西红柿幼苗栽种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水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土壤中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4、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学们将萌发的和煮熟的大豆种子放在两个广口瓶中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观察点燃的蜡烛在瓶中的燃烧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瓶中分别是煮熟的和萌发的种子
B.两瓶中种子的大小、数量相同
C.实验只能在晚上无光时进行
D.该实验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5、DDT是一种农业杀虫剂,人们并没有到南极喷洒农药,而从未离开过南极的企鹅体内也积累了DDT,这个实例说明( )
A.DDT挥发性强
B.从施药地区迁去的动物将DDT带到了南极
C.DDT在生物圈中流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考察员把DDT带到了南极
16、张文宏教授建议青少年早餐要适当多吃奶、蛋、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主要因为蛋白质是( )
A.备用能源物质
B.主要的供能物质
C.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原料
D.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17、如图1、2分别表示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的变化曲线、膈肌的状态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曲线对应的膈肌状态是收缩,如图2中A所示
B.当膈肌由A向B变化时,膈肌舒张
C.ac段曲线表示进行了两次呼吸
D.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吸气
18、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块污迹,若转动转换器后污迹消失,则污迹在( )
A.目镜
B.装片
C.物镜
D.载物台
19、“水上能发电,水下能养殖”的光伏鱼塘,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能量。下列关于鱼塘内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水生植物→鱼
B.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
C.鱼→人
D.太阳→水生植物→鱼
20、本节生物实验课内容为“观察叶片结构”,小凯将一叶片直接放在对过光的显微镜下观察,却无法观察到叶片的细胞结构,主要原因是( )
A.叶片太厚不透光
B.叶片细胞失水干瘪
C.选择的光圈太小
D.选用的是高倍物镜
21、蝗虫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的世界性害虫。它的取食器官叫做_____________。它的腹部有_____________,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22、地球上的动植物遗体为什么最终会消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每个同学生命的起点都是________,孕育生命的摇篮都是在_______,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主要通过________。
24、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培养在成有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两周后,观察这两株幼苗的长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
(2)对比两株幼苗的长势,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甲试管中盛的是_____________,乙试管中盛的是________
(3)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乙试管中的幼苗恢复正常的生长状况,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___。
25、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是_____关系.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等关系.
27、生物具有 ,能对各种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后代和亲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 与 的现象;生物能够对所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 并 环境.
28、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阳提供的________,在________中用________和________作为原料合成淀粉等________,同时把光能转变成________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并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叫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9、地球每年产生的氧气有70%来自__________系统的植物。
30、人类的进化中,其中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早能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早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________。
31、请将下列仪器和它对应的作用连接起来
32、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用左眼观察,右眼闭起才能看得清楚._____
33、为研究补镁对缺镁桔园中柑桔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图1是柑桔叶片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①结构___________(填字母)是无色透明的,这有利于____________透过该结构。
②B和D是柑桔叶片的主要结构,能够进行_____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
③物质在叶肉与其它器官之间的运输,都要通过结构___________(填字母)完成,该结构还对叶片起支持作用。
(2)研究者进行了两组实验,一组定期喷施氧化镁溶液,另一组喷施等量的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3)分别选取补镁组和对照组的叶片,测定其光合速率(衡量光合作用强弱的指标),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图2的实验结果可知,补镁组柑桔叶片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对照组(大于/等于/小于),说明补镁对缺镁桔园中柑桔叶片的光合作用有__________(促进/抑制)作用。
34、根据如图所示的几种植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填字母)。
(2)图中B植物属于_____植物,开始出现了根、茎、叶等器官,且具有了专门的输导组织,但仍需要生活在_____的环境中。
(3)植物_____(填字母)具有茎、叶和假根,能监测大气污染。
(4)图中A、B、C类群主要依靠_____繁殖后代。
(5)自然界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图中_____(填字母)所属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