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豹(如下图)是生活在雪原上的肉食性动物,皮毛底色为灰白色,体侧布满深色斑点,有一条约等于身长的毛茸茸的大尾巴,既可以帮助雪豹在攀爬奔跑中保持平衡,睡觉时还可以用来盖住口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雪豹的牙齿分化特点: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
B.雪豹善于奔跑,感觉器官不发达,适应环境能力强
C.雪豹毛色与生活环境相近,起保护色的作用
D.雪豹的体温随环境变化,长尾巴有利于在运动中维持平衡
2、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遇敌害时,蜜蜂群会疯狂的反击
B.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
C.蝗灾时漫山遍野的蝗虫遮天蔽日
D.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上游产卵
3、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患手足口病的儿童
B.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4、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6年,在西藏等藏羚羊栖息地,每平方千米有藏羚半3-5只,而到了1991年每平方千米仅存0.2只。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恶劣
B.食肉的野生动物数量增加
C.人类大量捕杀
D.天敌减少
5、“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保存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以下食品保存方法与基本原理不相符的是( )
A.加热处理牛奶——巴氏消毒
B.把梨做成罐头——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
C.低温冷藏蔬菜——低温减弱蔬菜的呼吸作用
D.干燥处理香菇——减少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
6、下列哪种微生物能使豆科类植物生长的更好( )
A.根瘤菌
B.酵母菌
C.放线菌
D.乳酸菌
7、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虽然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它是生物
②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一定是病毒
③病毒的结构分成两部分,即外面的遗传物质和内部的蛋白质
④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仿生学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的发明就借鉴了某些生物的回声定位系统的特点,这一功能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科学研究价值
9、下列关于动物的行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环境因素决定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
C.蚂蚁觅食、大雁迁徙、黑猩猩钓取白蚁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0、有经验的农民伯伯,在移栽植物时,根部总是带有土团,其主要原因是( )
A.避免损伤根毛和幼根
B.减少土壤无机盐的丢失
C.有利于幼苗根的呼吸
D.防止根部营养物质流失
11、人在步行时,小腿屈曲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一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涉及到骨、关节和肌肉的协同配合
B.需要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同时收缩
C.需要骨骼肌收缩牵拉骨绕关节运动
D.该过程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12、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下列有关人体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都是能够活动的
B.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C.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D.肱二头肌属于肌肉组织
13、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B.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C.身体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和附肢有分节,有外骨骼
14、条件反射不同于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
①先天性反射 ②后天性反射 ③不会消退 ④可以消退 ⑤低级的神经活动 ⑥高级的神经活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5、如图是最常见的环节动物之一——蚯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端为蚯蚓的前端
B.蚯蚓的身体由相似的①构成,靠足运动
C.②是蚯蚓的环带,与它的生殖有关
D.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16、“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鲈鱼游泳时,维持鱼体平衡的部位主要是( )
A.胸鳍
B.背鳍
C.尾鳍
D.臀鳍
17、某同学用长木板①和②、橡皮筋③和④、螺丝⑤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相当于两块骨
B.用该模型模仿屈肘动作时,③处于收缩状态,④处于舒张状态
C.用该模型模仿屈肘动作时,⑤起支点作用
D.④可以表示肱二头肌,③可以表示肱三头肌
18、科技人员助力“精准扶贫”,指导农户养殖彩色桑蚕。蚕吐丝的阶段是( )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19、下列关于图中肌群收缩或舒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B.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可完成屈肘动作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收缩,只能由外界刺激引发
D.当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收缩,不需要消耗能量
20、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
C.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1、科研人员将小麦和黑麦进行杂交,培育出小黑麦,这利用的是_____的多样性。
22、至今科学家们已提出两种生命起源的推测:一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请据图回答:
(1)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2)箭头1所示的过程是: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储存能量,而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或释放能量,但其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箭头2所示的过程是: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____________的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机盐又可被_____________利用。由上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4、先天性行为是指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_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
25、蛔虫寄生在人的_____里,靠吸食其中半消化的食糜而生活.
26、小明喜欢用哑铃锻炼上肢。请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⑴、图A表示_________动作,图B表示_________动作。
⑵、①表示________ ,在图A中处于__________状态;②表示_____ 则同时处于_______状态;
27、家鸽在飞行时,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进入______,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作______。
28、蚯蚓的呼吸要靠 来完成。
29、青蛙能在水中运动是靠_______的摆动和_______的张缩来完成的。
30、骨质中有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与骨的脆性有关;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____与骨有韧性的特性有关.
31、请将下列植物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植物类别的括号内。
1葫芦藓 2芒箕 3满江红 4苏铁 5银杉 6大豆 7玉米 8萝卜 9银杏 10竹子
32、蘑菇与霉菌都是由大量菌丝构成的,并且依靠菌丝吸收营养物质。(________)
33、下图中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C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_____,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水分蒸发。
(2)D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_____。
(3)E能进行双重呼吸,这是由于其体内具有_____这种特有的结构。
(4)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填字母)
34、图甲中的A、B、C表示发生在某植物体内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图。
(1)图甲中A、B、C三个生理活动过程中部分物质出入叶片,要经过图乙所示的叶片结构中的【 】_________才能完成。
(2)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这是图甲中所示的【 】________。
(3)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来自呼吸作用,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图丙中的【 】___________。
(4)图丙的叶肉细胞结构中有【5】液泡,说明叶肉属于__________组织。
(5)图甲中叶片为网状脉,该植物种子萌发时营养物质来自种子的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