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2、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大石块的质量大于小铁块的质量,所以石块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C.蜡的密度是,表示
蜡的质量是
D.拍摄影视剧房屋倒塌镜头时,常选用密度大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
3、时刻,甲在乙前面,相距
,甲、乙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为
B.乙的速度为
C.时乙追上甲
D.时乙在甲前方
处
4、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现象,以下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树萌下的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5、每年暑假学校都会发出不要到河里游冰的相关通告,这是因为水看起来很浅,实际上却很深,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岸上人看到水底某点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物体A、B间用不计重力的轻弹簧连接,A物体的重力为8N,B物体的重力为10N。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提着物体A,当A静止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 )
A.10N
B.8N
C.18N
D.2N
7、2023年10月29日,重庆开州·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在开州区城南故津广场鸣枪开跑,8000名跑友在此享受运动和健康。如图为比赛期间所拍摄到的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拍照与平面镜成像都是成正立的像
B.拍摄时,只要运动员到镜头的距离大于焦距就能成清晰的像
C.为了让更多的运动员入镜,应将镜头靠近运动员
D.照相机的镜头做成的镜片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8、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
B.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再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减小误差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次声波
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D.超声波碎石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10、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将一枚硬币竖立在以的速度飞驰的列车窗台上,硬币竟然能够屹立
而不倒,如图所示。若认为硬币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铁轨
B.窗外的树木
C.窗台
D.对向驶来的列车
11、春天许多小朋友折下柳枝做成“口哨”,聪明的子轩拿剪刀边吹边剪,若用同样大小的力度吹,随着“口哨”的变短,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正在学习的同学怕哨声打扰自己就用耳塞堵住耳朵,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口哨”变短的过程中,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
D.这个过程中声音不一样的原因是响度发生了变化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
B.“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较高
C.“振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
D.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3、放在凸透镜左侧20cm处的蜡烛,通过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记录了实验时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并补充了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补充的光路图是正确的
B.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C.若光屏放在透镜左侧某位置,能呈现该像
D.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14、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日晕现象
C.水中倒影
D.手影游戏
15、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弦上
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16、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在三个杯子中,且浸没在水中,那么水面最低的是( )
A.放铜块的杯子
B.放铁块的杯子
C.放铝块的杯子
D.三个杯子水面一样高
17、初三年级的小华尝试进行了如下问题的估测,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她一拃的长度约为18cm
B.晚饭后,她陪奶奶散步的速度约是11km/h
C.我们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0.19m
D.她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18、 2023年10月3日,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以438.20的成绩摘得金牌。关于全红婵跳水的整个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红婵在跳台上只受重力
B.全红婵在空中翻腾时受到翻腾力
C.全红婵在最高点时不受力
D.全红婵受到的重力始终竖直向下
19、西周晋侯鸟尊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我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如图所示。古代劳动人民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情境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与“铜液冷却成型”相同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B.使用干冰在舞台上制作云海效果
C.夏日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露珠
D.民间艺人用糖浆制作糖画
20、下列有关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B.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会变大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1、关于密度公式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22、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在9s内运动的路程为18m
B.物体在前3s内和后3s内的速度相等
C.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静止
D.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23、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用漏斗从容器底向水中缓慢注入浓盐水,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该实验目的是为了得到下列哪个结论( )
A.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盐水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液体中都可以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4、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面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 )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25、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因为重力方向是____,所以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方向是____。
26、在玻璃瓶里装一些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 体,这样小明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多功能物理实验演示器.当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发现玻璃管内液面升高,这说明 ______ ;取一吸管,靠近玻璃管口,通过吸管向右吹气,如图所示,发现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这说明 ________ ;将瓶内灌满水,塞紧塞子,用力挤压瓶子,发现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这 说明 ________ .
27、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28、物理课上老师用停表计时,同学们通过摸自己的脉搏计数测量心率。
(1)心率是指______心跳的次数,它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2)老师的测量误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是本次实验中为了减小老师的误差还可以测量3分钟内______,用次数除以______,得到1分钟的心跳次数。
29、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32m,甲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去测此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______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结果是1.0543m,则乙同学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30、小明一天收看“新北方”节目时,看到记者报道这样一则消息:一行人被楼顶檐上的冰溜子砸成重伤.小明分析了冰溜子形成的原因.原来是雪后楼顶上集聚一层雪,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一部分雪因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而会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水从楼顶檐流下时又遇冷会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冰,这时要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久之形成大冰溜子埋下安全隐患.
31、重力跟质量的比值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一位同学质量为40kg,他受到的重力是______。
32、超声是物体快速振动产生的,次声的传播_____(选填“也要”或“不要”)介质。
33、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在抗震救灾中,专家搜救队和直升机抢险队在抢救生命和运送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波传递 的特性.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 (选填“气体”或“固体”)传给搜救人员的.搜救人员在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时主要利用了人耳的 效应.
34、秋季田径运动会上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是由声带的 _____而产生的,并通过 _____传播到运动员耳朵中的。
3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物体A、细线、烧杯和水按照图甲、乙、丙所示依次进行实验,测量盐水的密度ρ。三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ρ的表达式是_____。
36、底面积为不计厚度的平底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重为12N,体积为
的木块A轻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18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忽略绳重及其体积,求:
(1)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
(2)从图甲到图乙,容器对桌面增加的压强;
(3)物体B的密度。
37、如图所示,将一根二胡弦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并挂上几个钩码,使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弹拨弦的中部,就可听到弦发出的声音.
①在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改变弦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②在弦的粗细、长度相同时,改变弦的张紧程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③在弦的张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改变弦的粗细,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根据以上三个实验你能总结得出什么规律?
38、一辆重20t 的汽车在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所受的阻力是汽车本身重力的0.02倍,
求:(1)汽车受的重力G;
(2)汽车的牵引力?(g=10N/Kg)
39、完成透镜光路图
(______)
40、如图所示,搭在台阶上的长木板ABC自重不计,AB中点位置放着一个重物,若要在C点用最小的力将重物抬起,请在图中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及对应的动力臂L。
41、如图所示,斜面上放着一个盛水的杯子,其水面漂浮着一个小球。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小球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