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青岛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地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济南的小希同学乘坐火车到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报到,这条铁路线是(   )

    A.兰新线 B.京沪线 C.陇海线 D.京广线

  • 2、有关两极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B.②处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C.乙图中,③是我国的长城科考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 3、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其工业发展特点是(     

    A.以综合性工业为主

    B.以轻工业为主

    C.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以重工业为主

  • 4、下列山脉中,既是我国地势阶梯界线,又是省区界线的是(  )

    A.天山 B.太行山 C.武夷山 D.大兴安岭

  • 5、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有(  

    ①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②1月0℃等温线③600mm等降水量线④半湿润与半干旱分界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下列有关我国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B.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C.四川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D.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其特征是沃野千里、黑土广布

  • 7、(题文)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汉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B.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C.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 ,交错杂居”的特点

    D. 各民族均匀分布

  • 8、太行山东侧的地形区是: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 9、为迎接新田县中小学运动会,初二(9)班的子虚同学为班级在淘宝网选购服装,他填写了以下收货地址:湖南省新田县龙泉镇瑞华学校初二(9)班。请问他填写的地址中最小的行政区域范围是

    A.湖南省 B.新田县 C.龙泉镇 D.瑞华学校

  • 10、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A.寒潮和台风

    B.干旱和洪涝

    C.梅雨和伏旱

    D.沙尘暴和暴雨

  • 11、我国广大的山区,不利于其发展的部门是(  )

    A.林业 B.牧业 C.旅游业 D.耕作业

  • 12、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下列有关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C.领土大部分位于热带,小部分位于北温带 D.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寒带

  • 13、“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首歌同学们都会唱,下列关于首都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依太行山,西邻燕山

    B.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C.我国最大的城市、文化中心和最大交通枢纽

    D.历史悠久的古城,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故宫、天坛、北戴河等

  • 14、下列我国少数民族与其文化特色组合正确的是

    A壮族孔雀舞

    B回族开斋节

    C满族雪顿节

    D藏族泼水节

     

  • 15、制约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水源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 16、在面对地震时,下面哪种应对措施是错误的?

    A撤离到安全地带

    B.回屋抢救财产

    C.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D.远离疏松的建筑

     

  • 17、主要聚居在世界最高的高原上的少数民族是

    A.高山族

    B.藏族

    C.壮族

    D.维吾尔族

     

  • 18、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我国的哪些界线相一致(  )

    ①一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④七月16℃等温线  ⑤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

     

  • 19、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东海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 20、观察图中甲、乙两地位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纬线上 B.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C.乙在甲的正东方向 D.甲在乙的西南方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地形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____、人均占有量____的特征。

  • 23、我国人口分界线是    

     

  • 24、从地势上看,我国是个阶梯型国家。我国地势 ,呈阶梯状分布。

  • 25、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____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 26、我国的四个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主要位于 地区。

     

  • 27、______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潭中有一个小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状若圆日,南半湖状若弯月。

  • 28、江西省的简称_________,陕西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

     

  • 29、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   ,提高人口的   ,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 30、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海拔最高的铁路干线是____。

三、解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读图,结合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出三峡后,进入平原地区,在920多千米的流程中,落差约40米,流速锐减,加之众多支流汇入,形成蜿蜒曲折的河道,沿江两侧湖泊星罗棋布。这一河段的荆江曲流甚多,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历史上水患频发。

    (1)从气候、地形、河流简述荆江水患频发的原因。

    (2)指出河流对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起着的重要作用。

  • 32、读图中国疆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陆上邻国③___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①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海,B__海。

    (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黑河——腾冲一线的起止点分别位于____和云南两省区。

  • 33、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点的经纬度:_______

    (2)A、B、C、D四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哪两点_______

    (3)B点在C点的_______方向。

    (4)图中阴影部分甲、乙、丙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

  • 34、主题探究

    某校地理小组借签《航拍中国》的形式,以中国山川之美、家园之美开展主题“云航拍”。请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航拍主题1:色彩之美

    例:蓝色一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其中⑤是黄海。

    (1)红色,紫色-一③地形区是____,地表多裸露紫红色砂、页岩,固有“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之称。

    (2)白色一①所在的高原是____,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3)绿色-④____,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网密、水田连片为特色,被美称为“鱼米之乡”。

    航拍主题2:起伏之美

    (4)从左图地形剖面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点是____,该特点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____

    (5)从右图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可以看出,乙为____(地形)占的比例达33%。

    (6)探究归纳:

    在学习了中国地形后,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三山夹两盆”说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家注意到“疆”这个字了吗?左侧寓意该地地处边疆,古时候需用弓箭保卫国土,右侧“三横”代表三条山脉,自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____山、昆仑山;两个“田”字代表准噶尔盆地和____盆地。

  •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确定该线作为C区域与D区域的分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2)我们的家乡—长春位于________地理区域(填字母),下图中_______图最能体现该区域中大部分地区所属的气候特点。

    (3)此劳动场面主要出现在A、B、C、D四个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填字母),该地区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

    (4)从图中观察长江、黄河均发源于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_地区(填名称)

    (5)铁路干线③是用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命名,其名称是________线,①线路与长江的交点是_________,该城市也是汉江汇入长江之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