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黔西南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科举制度的产生是时代的选择,它成为打破门第权贵的有利工具,给下层士子带来了公平的机会和标准,更给历史带来了自我更新的公平。这说明科举制度(     

    A.消除了藩镇割据

    B.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 2、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详实,叙事简洁,完备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有( )

    A.黄巾起义 B.商鞅变法 C.禅让制 D.秦统一六国

  • 3、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关闭所有对外港口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 4、城市的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下列描述中与右图所示城市相吻合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花香

    C.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5、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6、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 7、“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主要目的是掠夺他国的财富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 8、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

    A. 澶渊之盟   B. 宋夏议和   C. 靖康之变   D. 宋金议和

     

  • 9、下列史实能在《史记》查阅到的是(     

    A.焚书坑儒

    B.北魏迁都洛阳

    C.刘备建立蜀国

    D.三国鼎立

  • 10、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奴隶社会的开端,其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汤

    D.启

  • 11、战国兼并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间的是(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 12、《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 13、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实质的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学生甲:维护周王室的权威

    B.学生乙:利用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

    C.学生丙:缓和矛盾,安定天下

    D.学生丁:共同对付外族的进攻

  • 14、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 1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秦朝统一度量衡秦朝的刑法残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 16、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诸侯国兴修水利工程 B.诸侯国的争霸战争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自然条件优越

  • 17、七彩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 18、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这反映出清朝

    A. 官员清正廉洁

    B. 官吏贪污现象严重

    C. 国家财政富裕

    D. 政府控制经济收入

  • 19、小乐同学在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之后,他发现“战国形势图”(见如图)中没有晋国,这是因为战国初期发生了

    A.国人暴动

    B.长平之战

    C.三家分晋

    D.田氏代齐

  • 20、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里的“故都”指的是 ( )

    A. 临安(今浙江杭州)   B. 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

    C. 南京(今河南商丘)   D. 东京(今河南开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在数学方面,他把______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 22、明朝科学家______写了一部《______》: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 23、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_____管理政教事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 24、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洛阳       

    B.余杭

    C.涿郡

  • 25、商朝是我国_________文化灿烂时期,与商周同期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文化。

     

  • 26、下图中福建泉州出土的______代海船表明了我国当时的造船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 27、中华大地物华天宝,名人辈出。

    (1)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降低了造纸成本的科技成果是_________。

    (2)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的著作是_________。

    (3)“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诗中赞美的人物是_________。

    (4)_________是东晋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_________撰写的,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 28、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__________

  • 29、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是______________;明长城的最西端是______________

  • 30、___________改国号为___________,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毕 昇 A《资治通鉴》

    ( )司马光 B陈桥兵变

    ( )赵匡胤 C郾城会战

    ( )岳飞 D《送子天王图》

    ( )汤显祖 E活字印刷术

    ( )吴道子 F《牡丹亭》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事件。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的战役--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项羽指挥起义军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秦汉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得到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外交往也逐步开展起来。请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汉武帝时期,巩固了封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