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投降。这一年处于(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
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甘肃
B.陕西
C.河北
D.新疆
3、从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原因不包括( )
A. 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劳动力 B. 南方战乱较少
C. 北方人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D. 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4、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背后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B.鉴真法师东渡日本
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5、西周初年,诸侯在受土受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器物、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自己的封地,这说明周初()
A.全国政局稳定
B.地方财力雄厚
C.中原文明扩展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6、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统一货币的政策,这个货币应该是( )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刀型铜币
C.铲型铜币
D.圆形方孔五铢钱
7、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19年
C. 公元前60年
D. 公元60年
8、“雕琢一枚龟甲或者兽骨,厚重的历史……岁月翻过深埋骨头的废墟重现辉煌,瞻仰片片甲骨。”通过这些甲骨堆砌的“厚重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 )
①商王的战争②商周时期的祭祀活动③周王分封诸侯④“夏传子,家天下”的社会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历史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以下朝代中实现短暂统一的是( )
A.曹魏
B.孙吴
C.西晋
D.东晋
10、南阳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杏花山就生活着原始人类。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同时代祖国大地上还生活着(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11、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自周口店的电报称:“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后来这一头骨被证实是我国某古人类的化石,这一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蓝田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12、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这直接体现了两宋时期( )
A.劳动力大幅减少
B.垦田面积扩大
C.耕作技术提高
D.手工业技术高超
13、北京人已使用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远古时代 D.原始时代
1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下农民起义爆发在秦朝的是( )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15、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朝代是结束大分裂之后重新实现统一的( )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⑤北魏⑥隋朝⑦北宋⑧元朝
A.①②⑤⑧
B.②④⑥⑦
C.①④⑥⑧
D.②⑤⑥⑧
16、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考古学家们已经发现的中国原始人类的
A.传说、遗址 B.遗物、记载 C.传说、记载 D.化石、遗址
17、下表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进行的分类整理,其中口处应填( )
类别 | 中国古代人物 |
第一类 | 秦始皇、汉武帝 |
第二类 | 黄帝、炎帝 |
第三类 | 孔子、孟子、口 |
A.陈胜
B.董仲舒
C.主父偃
D.项羽
18、浙江绍兴大禹陵的兴建是为了纪念他
A.品德高尚,让位给舜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教民农耕,种植五谷
D.治理水患,造福人类
19、传说与神话是史前时期先辈们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故事。我们从“嫘祖缫丝”的故事中得到的有效信息可能是
A.传统纺织业的起源
B.原始农业的起源
C.部落联盟首领选举
D.治理洪水的最早记载
20、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1、巨大的__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_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22、造纸术的改进:东汉宦官______改进了造纸术。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______”。
23、__________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__________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24、在下侧《战国形势图》中数字代表的战国七雄的名称分别是
25、南宋与金议和后,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为界,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
26、填图题填出图中A.B.C分别是战国七雄中的哪几个诸侯国。
27、根据相对应的政权名称写出其建立者名字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的是——
(2)1115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为大金的是——
(3)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4)1271年,改国号为元的是——
(5)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是——
28、分封: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________和________的权力。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________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________制度,史称“________”。
29、东晋的王羲之由于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30、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面积迅速增长,长江下游和_____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退避三舍_______ a.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纸上谈兵_______ b.牧野之战
阵前倒戈_______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刀耕火种_______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卧薪尝胆_______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32、请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
(2)灭亡西周的民族——
(3)周平王建立的朝代史称——
3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材料三 卫鞅相秦十年,极大地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后五月,秦惠王车裂商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这次改革的什么内容?
(3)材料三中为何商君会被车裂?那么,商君的变法失败了没有?为什么?
(4)这次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