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新余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表集合的信息反映的是隋朝

    时间

    户数

    人口

    垦田

    581年

    159多万户

    3000多万人

    1940多万顷

    606年

    890多万户

    4600多万人

    5585多万顷

    ——据《通典》整理

    A.促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B.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D.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 2、秦朝负责监察政府官员的是(       

    A.丞相

    B.郡守

    C.太尉

    D.御史大夫

  • 3、230年,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的是

    A. 蜀汉 B. 曹魏 C. 孙吴 D. 西晋

  • 4、西周后期,曾出现一次以平民为主的运动,将当时的统治者周厉王赶下了王位。这次事件是______。(   )

    A. “国人暴动”   B. 盘庚迁都

    C. 牧野之战   D. 涿鹿之战

     

  • 5、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周王室衰微

    B.中央集权加强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社会和平稳定

  • 6、宋代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这里的“专门机构”是指

    A.宣政院

    B.市舶司

    C.十三行

    D.中书省

  • 7、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统治者贪图享乐   B. 残暴的统治   C. 大兴土木工程   D. 国家财政困难

  • 8、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的朝代以及其都城是

    A.汉朝长安 B.汉朝咸阳 C.秦朝长安 D.秦朝咸阳

  • 9、隋朝开凿大运河,表明了( )

    ①隋炀帝滥用民力 ②洛阳成为了政治中心 ③便利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0、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百家争鸣”思维导图,据此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

    B.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就是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C.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无为而治”就是什么也不做,是道家的治国理念

    D.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 11、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

     

  • 12、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好几个,其中位于北边的是

    A. 大理

    B. 吐蕃

    C.

    D. 西夏

  • 13、毛泽东说:“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以下史实能够佐证“治国之才”的有

    ①创立殿试制度

    ②重视发展生产

    ③减轻人民负担

    ④击败东、西突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4、推进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的皇帝是

    A.宋武帝

    B.孝文帝

    C.宋文帝

    D.苻坚

  • 15、我国最早的文字是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 16、下图《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吐蕃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这幅作品旨在彰显唐朝(     

    A.中外交流频繁

    B.民族友好交往

    C.社会风气开放

    D.文学艺术多彩

  • 17、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

    ①推行儒学教育②削弱王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焚书坑儒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8、唐代李白“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这位诗人历史上被称为

    A. 诗魔

    B. 诗圣

    C. 诗仙

    D. 诗史

  • 19、“……由是曹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这说的是( )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20、2015 年 3 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1069年,宋神宗任用____主持变法,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 22、列举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两个原始人类_________

  • 23、元谋人距今约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公元前_____年,秦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 24、请认真观察《秦朝疆域图》,将相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1)秦朝的都城A_____________

    (2)秦长城两端西起B_____________,东至C_____________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D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 25、___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____年,元军灭掉南宋残部,实现全国统一。

  • 26、盘庚迁都后,商朝的都城在________。西周的都城是镐京,后来,________迁都到洛邑,史称东周。

  • 27、西汉的建立者是____;东汉的建立者是____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人物:

    (1)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起了疆域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3)“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他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一位重要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创作《窦娥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他是___________

  • 29、在古代历史上,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并建立了“张楚政权”,该起义是_________

     

  • 30、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的____瓷、邢窑的_____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将百家争鸣的内容填入下面的空格内(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格子里)

    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            E.“兼爱”“非攻”   

    F.“民贵君轻”     G.“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H.“无为而治”

         

         

         

         

         

    思想家

    ①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

         

    ⑤_____

    ⑥______

    ⑦______

    ⑧______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到举宋元时期的大都市三例。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二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图一中大运河途经苏州的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