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抚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均衡教育是近几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下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言行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C.提出“为政以德” D.创办私学,不问出身,广收门徒

  • 2、明代宋应星所著的一书中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此书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 3、史载宋太宗大兴科举,扩大录取,提高士人地位,重用儒臣。其在位期间,开科8次,录取进士1487人,平均每榜进士达186人。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外重内轻

    D.重文轻武

  • 4、黄巾起义的结局是:

    A.成功地打败了东汉,建立了新的国家

    B.被镇压下去,却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治

    C.东汉投降,导致了西汉的建立

    D.出现内奸,起义结束

  • 5、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

    A. 杂剧

    B. 京剧

    C. 昆曲

    D. 黄梅戏

  • 6、判断人类与动物的依据是看其会不会

    A.制造工具

    B.使用火

    C.直立行走

    D.劳动

  • 7、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西汉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是(       

    A.高祖

    B.文帝和景帝

    C.武帝

    D.光武帝

  • 8、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

     

  • 9、《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的作者是(     

    A.司马光

    B.司马迁

    C.苏轼

    D.关汉卿

  • 10、他是中医临床理论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王羲之

  • 11、秦朝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是

    A.实行分封制 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行郡县 D.统一度量衡

  • 12、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历史人物中与“破釜沉舟”有关的是

    A.齐桓公       

    B.刘邦

    C.诸葛亮

    D.项羽

  • 13、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 14、秦朝时,田赋为“三分取其二”;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汉文帝时,田赋降到“三十税一”。这体现了汉初的            

    A.勤俭治国

    B.与民休息

    C.以德化民

    D.以武立国

  • 15、国庆节某学校组织到都江堰旅游,他们应该去(     

    A.广西省

    B.四川省

    C.江西省

    D.湖北省

  • 16、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八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 17、《三国志》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材料中描述的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C.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D.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 18、关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你认为不确切的是( )

    A.国库充盈 B.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人民生活安定 D.法律严酷

  • 19、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

    A.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9月2日 C.1945年8月9日 D.1945年初

  • 20、下列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A. 昭君出塞   B. 张骞出使西域   C. 文成公主入藏   D. 蒙恬负责修筑长城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____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2)牧野之战后,建立西周,开始分封诸侯的国王是

    (3)灭六国,建秦朝,实现中国历史首次大一统的皇帝是(原名)

  • 23、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4、列表格复习历史知识是一种常见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

     

    西周

    建立时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建立者

    都城

    阳城

    最初在亳,后迁至④

    镐京

    亡国之君

    周幽王

  • 25、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 26、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755—763年),发生了______,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 27、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___________趁机起兵。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___

  • 28、在《辽、北宋形势图》中方框里填出并立的两个政权英文代号。

    A 、辽  B、北宋

     

  • 29、青铜器采用的铸造技术是____

  • 30、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请根据提示列举相关内容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一文字是

    (2)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3)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4)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 ,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把相关联的史事连接起来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鼎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动荡的春秋时期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举出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三例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材料一:我国古代民族之间虽然有过战争,但友好相处、和平交往是主流,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开发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她们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落。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材料二:唐朝时期,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日本,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甚至欧非许多国家……这时期,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一切贸易的事务皆由清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办理……严禁钢铁、米麦杂粮等物出口。

    材料三:开元时期,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家强盛和社会繁荣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由于清政府长期推行的对外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四: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交往有悠久历史。

    (1)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清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的?

    (3)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唐朝和清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谈谈对对外政策的认识(不得摘抄材料)。

    (5)唐朝时,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的人是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