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开始于(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西晋
2、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五胡”,到了“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深
B.中外交流频繁
C.民族政权并立
D.民族矛盾消除
3、如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
A.西域都护 B.西域郡 C.安西都护 D.西域府
4、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是 (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蓝田人、
5、汽车车牌用简称代表所在省份。有些省份简称源于分封制。下列省、区、市简称,源于分封制的是( )
A.山东省简称“鲁
B.西藏简称“藏”
C.上海市别称“沪”
D.海南简称“琼”
6、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
B.汉族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
C.民族间的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D.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
7、元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属于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有( )
①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②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③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 ④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文中的“遗址”应该是( )
A.山顶洞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9、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意义重大,在众多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确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废除井田制
10、下列图片承载的共同历史信息是()
A.社会安定
B.经济繁盛
C.打败匈奴
D.社会动荡
11、周王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分封制
12、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它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由此判断材料中的“新皇帝”是
A. 禹的儿子启采取的世袭制
B. 周王为巩固统治采取的分封制
C. 秦始皇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郡县制
D. 汉武帝为巩固统治而颁布的推恩令
13、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陕西某地的一座陵墓进行祭拜。这座陵墓应该是( )
A.炎帝陵
B.黄帝陵
C.大禹陵
D.秦始皇陵
14、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统一南北的封建帝王是 (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15、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代表作是
A.《史记》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16、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17、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他的北、南两端是
A.长安、洛阳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涿郡、长安
18、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诸侯的反叛 B.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 奴隶和国人的暴动 D. 少数民族的进扰
19、下列政权最后建立的是
①北宋 ②契丹 ③西夏 ④南宋 ⑤金
A.④
B.②
C.⑤
D.③
20、下图所示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辽
B.北宋
C.西夏
D.金
21、请写出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
22、宋代统治者为防止武将跋扈现象出现,实行___________政策。
23、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
24、
上图人物是 ,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 》一书。
25、____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发现,它的发现证明____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繁衍的地区之一。
26、根据图片写出对应名称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_____。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
(4)在地方上,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_____。
(5)项羽骁勇善战,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的战争是:_____。
28、过程:张角成立____,经过十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________年,精心策划领导的一场________、______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________被镇压下去。
29、约公元前2070年,部落联盟首领 _________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夏朝;启继承父位,标志着 _________ 代替了禅让制。
30、公元前138年,_______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230年,_______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1、将下列左边人物与右边相应的事件(作品)相搭配。。
①阎立本 A. 杯酒释兵权
②吴道子 B. 《清明上河图》
③杜甫 C.郾城大捷
④赵匡胤 D.诗圣
⑤张择端 E.《步辇图》
⑥岳飞 F. 《送子天王图》
①—( )②—( )③—( )④—( )⑤— ( )⑥— (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少数民族
(1)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___________________
(2)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世纪初期,阿骨打建立大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政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从古至今一直是广大人民的期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时代沿革,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董仲舒和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汉王朝的安全和稳定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形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三 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遇到的内、外危机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简述“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分封诸王”的原因,以及导致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