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防城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北魏

  • 2、“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过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 3、下图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场景,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安西都护府设立

    C.金城公主入藏

    D.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 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   )

    A.   B.   C.   D. 周厉王

  • 5、“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前771.”上述歌谣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D.暴政导致亡国

  • 6、东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与外来佛教文化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兰亭书法

    B.《洛神赋图》

    C.龙门石窟

    D.秦始皇兵马俑

  • 7、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出现了叫“瓦子”的场所,它的功能是( )

    A.娱乐兼营商业

    B.专供艺人演出

    C.商业交易

    D.教书育人

  • 8、明太祖时期,派人“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不公不法”,这一机制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  

    A.行省制度

    B.六部制度

    C.“八股”取士

    D.“厂卫”制度

  • 9、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鉴真东渡”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鉴真东渡的(     

    鉴真东渡

    时代:唐太宗

    目的地:日本

    弘扬内容:佛法,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

    贡献: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

    A.时代

    B.目的地

    C.弘扬内容

    D.贡献

  • 10、下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了(     

    A.唐朝时,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交流频繁

    B.唐朝时,中国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C.唐朝时,社会经济繁荣

    D.唐朝时,中国与新罗交往密切

  • 11、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这一历史事件出自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A.汉高祖 B.秦二世 C.汉武帝   D.秦始皇

  • 12、两宋时期,天下闻名的“粮仓”是

    A.苏州和杭州

    B.苏州和湖州

    C.杭州和湖州

    D.苏州和成都

  • 13、“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商纣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商纣王建立商朝,开国之君

    B. 商纣王选贤任能,勤俭治国

    C. 商纣王穷奢极欲,施用酷刑

    D. 商纣王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 1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竞相称霸

    B.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欧洲的路线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D.《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 15、毛泽东评价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下列不属于其改革内容的是

    A.确立县制 B.改革户籍制度 C.奖励军耕 D.实行分封制

  • 16、《三国演义》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四百年的分裂后,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分裂的中国。他指的是(     

    A.汉高祖

    B.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 17、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与这一“恶瘤”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是   (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五代十国

    D.黄袍加身

  • 18、元朝统一后,设立某一机构管理下图中图①的行政区域。这一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御史台

  •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 20、下列三幅图片显示的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商周时期文明程度较高

    B.商朝时期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C.商周时期手工业较发达

    D.甲骨文到隶书的演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明代中期,______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曹雪芹创作的《______》是清代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 22、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分别是______流域、______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 23、约公元前________年,禹建立了夏朝;公元前________年,嬴政建立秦朝。

  • 24、按下列提示,写出在宋朝经济发展上有代表性的地区名称。

    (1)重要的粮仓:_______

    (2)著名的瓷都:_______

    (3)闻名世界的大商港:______

    (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建立在:_______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_____

  • 25、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________创作了著名悲剧《窦娥冤》。

  • 26、东周的建立者是_________;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_________

  • 27、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悲剧《窦娥冤》的作者是______;明代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宋应星的《______》。

  • 28、_____________(事件)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_____________(事件)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29、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文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日前发布消息称,我国申报的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1)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甲骨文使用   、   、指事、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儒学)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孔子是   (时期)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   》一书。

    (3)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写有《   》一书。东汉的名医   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手术。

     

     

    (中医药)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充分介绍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和主要措施,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文化特点。

    (4)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汉以后,书法称为专供人欣赏的艺术。东晋   的书法笔势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是《   》。

     

     

    (汉字书法)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30、观察下边春秋争霸图,写出A、B、C、D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作品与作者用直线连接起来

    《伤寒杂病论》   司马迁

    《史记》   张仲景

    《缀术》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祖冲之

    《蒿里行》   曹操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你列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1)1967年6月——

    (2)1970年4月——

    (3)1973年——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丰富多彩。某班的学习小组试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对外交流的角度对“国家发展的推动力”主题进行如下探究。

    [文化发展篇]

    材料一: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需、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民族交融篇]

    图1     北方游牧民族带来的家具                       图2   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胡人牛耕图》

    材料二: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

    ——许倬云《万古江河》

    [对外交流篇]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茶叶、医学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1)材料一中“这个词”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的什么局面?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局面所呈现的特点。

    (2)图1、图2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相互印证,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材料二认为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文化”,请你列举一个事件证明这一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哪位皇帝曾大力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材料三内容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注意史论结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选择文化发展、民族交融、对外交流的任一角度来论述其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不得与示例一致)

    示例观点:对外交流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

    论述:对外交流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汉时期,汉朝与西域往来频繁,开辟丝绸之路。这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