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上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强调了做人要不卑不亢,应该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句话是谁说的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

  • 2、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宋代女词人是

    A.关汉卿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 3、“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文帝),加之以恭俭,孝景(景帝)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段话描述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孝文帝改革

    D.汉武盛世

  • 4、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B.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水利工程

    C.位于四川岷江流域

    D.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

  • 5、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 6、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古代有许多称谓,三国时期称为

    A. 夷洲

    B. 琉球

    C. 流求

    D. 台湾

  • 7、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是( )

    ①秦始皇 

    ②秦二世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语出自

    A.孔子 B.苏武 C.孙武 D.孟子

  • 9、如图反映了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

    A. 打制石器

    B. 磨光钻孔

    C. 人工取火

    D. 雕刻制漆

  • 10、“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B.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C.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D.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 11、漳湾“戚公祠、福安“继光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 收复台湾   B. 抗击沙俄入侵   C. 抗击倭寇   D. 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 12、《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赞扬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B.作者以毕生精力创作而成

    C.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D.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 13、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

  • 14、中国象棋,是一种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两位人物有关(       

    A.赢政、吴广

    B.项羽、刘邦

    C.曹操、刘备

    D.诸葛亮、周瑜

  • 15、夏.商.周三代的衰亡留下的主要历史思考是(   )

    ①“家天下”代替“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   ②勤政方能治国 

    ③爱民才能安邦   ④夏.商.周的统治者多无建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 16、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地区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 官渡之战

    B. 巨鹿之战

    C. 淝水之战

    D. 赤壁之战

     

  • 17、学习隋唐史后,学生们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 18、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车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

  • 19、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修建灵渠  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0、明朝的灭亡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下列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A.朝政腐败,宦官专权

    B.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C.大规模农民起义

    D.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使宋辽双方各守边界,保持了100多年和平的和议  

     

  • 22、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命运跌宕起伏,让我们回顾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请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儒家思想的

    形成、发展与演变

    时期

    人物

    观点或相关事件

    影响

     

     

    提出“仁”的学说

    确立儒家学派

    战国

     

    主张“   ”,提倡轻徭薄赋

    发展儒家学派

     

    秦始皇

    遭到沉重打击

     

    汉武帝

    董仲舒

     

    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 23、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______》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徽调不断吸取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刷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__”。

  • 24、唐太宗在位20多年,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他统治的局面历史上称______________

  • 25、《史记》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到汉武帝时约______ 年的史事。

  • 26、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______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______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 27、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君主____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2)都江堰是由蜀郡郡守 主持修建的。

    (3)墨家的创始人是

    (4)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

    (5)楚汉之争中 (人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29、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将领是__,他领导的“岳家军”英勇善战,在__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 30、制作两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名片

    (1)姓名:张仲景 身份:东汉名医

    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姓名:华佗 身份:________

    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姓名:_____身份:史学家

    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姓名:蔡伦 身份:科学家

    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将与之相关的人物与历史事件或主要思想主张进行连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 秦始皇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墨子

    “兼爱”、“非攻” 孙武

    “焚书坑儒” 庄子

    “无为而治” 扁鹊

    “望、闻、问、切” 晋文公

    “纸上谈兵” 赵括

    “退避三舍” 屈原

    “卧薪尝胆” 勾践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孟子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成语故事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写照。请写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历史人物。

    (1)尊王攘夷:   

    (2)问鼎中原:   

    (3)退避三舍:   

    (4)卧薪尝胆: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汉时期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都起到了非凡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为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自丁胜《英国脱欧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政治》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回答,“始皇”是谁?(写名字)哪一年“统一宇内”,有何意义?

    (2)材料一中的“始皇”在政治上“创导”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二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上》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写一条即可)为了改变这种社会状况,汉初的皇帝实施了什么政策?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秉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描述的是汉初哪一盛世景象?

    (5)通过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