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的一种“非血统继承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它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 )
A.战国末年
B.秦朝末年
C.西晋末年
D.西汉末年
3、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巡视至今桂林的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因此得名。舜是通过什么方法成为联盟的首领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自我推荐
4、在元朝,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 )
A.枢密院
B.通判
C.节度使
D.御史台
5、明朝李时珍编写的医药学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6、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 )
A.西汉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7、“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是(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
C.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8、战国七雄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下列战役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 )
A.天下为大家所共有
B.天下为一家所私有
C.把天下作为自己的家
D.把家当做自己的天下
10、观察下面年代尺,“元谋人”应在( )
A.A
B.B
C.C
D.D
11、如想了解明代手工工场的面貌,应查阅哪部著作:(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
12、工匠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宋代留存下的许多卓越经典的手工业产品展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以下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黄河流域社会生活特征的是( )
A.元谋人遗址出土的稻谷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C.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
D.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铜器
14、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喻意是“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是哪家的思想(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1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B.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C.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中国古代妇女地位
16、“西周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徽子于宋……。”上述材料说明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17、《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该著作中的是
A.秦始皇
B.张骞
C.唐太宗
D.宋太祖
18、下列历史典故中与下图人物有关的是
A.“黄袍加身”
B.“毛遂自荐”
C.“纸上谈兵”
D.“南辕北辙”
19、宋朝时期,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
A.玉米
B.小麦
C.粟
D.水稻
20、黄帝的名字是( )
A.轩辕
B.神农
C.姚重华
D.嫘祖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①.炎黄联盟打败蚩尤的战役是——
②.周武王消灭商纣的战役——
③.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22、公元前________年夏,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________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23、北方地区民族的______交流与______,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______文化和______文化,并为_____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4、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开封为都城,史称________。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________定都应天府。
25、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两万楚军,同三十万秦军主力进行了一场决战性战役。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_______。
26、下图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_ 。
27、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公元前 年和公元前 。
28、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是“诗仙”李白和“诗圣”(____)
29、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___。
30、填空题
(1)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 ,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在位时期,实施“ ”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2)东汉时期, 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 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3)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
31、将作品的代号填入相应作者后的括号内
A《玄秘塔碑》 苏轼( )
B《念奴娇·赤壁怀古》 柳公权( )
C《资治通鉴》 关汉卿( )
D《秦中吟》 司马光( )
E《窦娥冤》 白居易( )
32、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这“七雄”分别是哪七个国家?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在汉武帝时期尤为明显;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 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简论》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伴随着经济文化上交流与融汇,北方各族人民之间“胡”“汉”观念日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有关的事件。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材料二中这些民族内迁后,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汉化措施。概括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4)简要概括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