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胡杨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的一种“非血统继承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它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 2、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 

    A.战国末年

    B.秦朝末年

    C.西晋末年

    D.西汉末年

  • 3、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巡视至今桂林的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因此得名。舜是通过什么方法成为联盟的首领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自我推荐

  • 4、在元朝,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 )

    A.枢密院

    B.通判

    C.节度使

    D.御史台

  • 5、明朝李时珍编写的医药学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 6、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  

    A西汉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 7、“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是(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

    C.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 8、战国七雄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下列战役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9、《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     

    A.天下为大家所共有

    B.天下为一家所私有

    C.把天下作为自己的家

    D.把家当做自己的天下

  • 10、观察下面年代尺,“元谋人”应在( )

    A.A

    B.B

    C.C

    D.D

  • 11、如想了解明代手工工场的面貌,应查阅哪部著作:(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

  • 12、工匠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宋代留存下的许多卓越经典的手工业产品展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以下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A.

    B.

    C.

    D.

  • 13、下列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黄河流域社会生活特征的是(     

    A.元谋人遗址出土的稻谷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C.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

    D.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铜器

  • 14、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喻意是“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是哪家的思想(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 1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B.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C.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中国古代妇女地位

  • 16、“西周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徽子于宋……。”上述材料说明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 17、《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该著作中的是

    A.秦始皇

    B.张骞

    C.唐太宗

    D.宋太祖

  • 18、下列历史典故中与下图人物有关的是

    A.“黄袍加身”

    B.“毛遂自荐”

    C.“纸上谈兵”

    D.“南辕北辙”

  • 19、宋朝时期,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小麦

    C.粟

    D.水稻

  • 20、黄帝的名字是(     

    A.轩辕

    B.神农

    C.姚重华

    D.嫘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①.炎黄联盟打败蚩尤的战役是——

    ②.周武王消灭商纣的战役——

    ③.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 22、公元前________年夏,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________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 23、北方地区民族的______交流与______,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______文化和______文化,并为_____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24、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开封为都城,史称________。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________定都应天府。

  • 25、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两万楚军,同三十万秦军主力进行了一场决战性战役。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_______

  • 26、下图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_

  • 27、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公元前   年和公元前  

     

  • 28、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是“诗仙”李白和“诗圣”____

     

  • 29、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___

  • 30、填空题

    (1)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 ,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在位时期,实施 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2)东汉时期, 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 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3)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作品的代号填入相应作者后的括号内

    A《玄秘塔碑》 苏轼( )

    B《念奴娇·赤壁怀古》 柳公权( )

    C《资治通鉴》 关汉卿( )

    D《秦中吟》 司马光( )

    E《窦娥冤》    白居易( )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这“七雄”分别是哪七个国家?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在汉武帝时期尤为明显;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 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简论》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伴随着经济文化上交流与融汇,北方各族人民之间“胡”“汉”观念日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有关的事件。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材料二中这些民族内迁后,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汉化措施。概括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4)简要概括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