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这一机构是(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安西都护府
D.转运使
2、下列各国中,不属于三国鼎立的国家是
A. 魏
B. 蜀
C. 晋
D. 吴
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发达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4、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A.有利于隋唐时期海外贸易发展
B.耗费隋朝大量人力物力
C.有利于后世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D.结束了南北方分裂局面
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
②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④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历史学习要重视时序性与时空观的培养。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春秋、战国、隋朝
C.商朝、秦朝、唐朝
D.春秋、战国、三国
7、“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句话反映出东汉( )
A.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争斗不断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9、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 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10、魏晋时期,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
A.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匈奴、蒙古、羯、氐、羌
D.匈奴、回、羯、氐、羌
11、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2、如果我们为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编写故事情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皇帝餐桌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
B.皇帝的案头摆放笔墨纸砚
C.王公贵族在太学读书
D.皇帝命丞相处理行政政务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14、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 四射。”纵观历史,隋朝最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 )
A.西汉
B.秦朝
C.西晋
D.东汉
15、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实地考察华夏族的起源历史,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淮河流域
B.三江平原
C.黄河流域
D.青藏高原
1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主要指的是周朝统治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等级制 D.郡县制
17、《三国志·华佗传》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剖开)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片刻)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这一记载说明东汉时期( )
A.佛教得到广泛的传播
B.建立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C.书法已成为一门艺术
D.外科手术的技术水平高超
18、乱七八糟这个成语和哪两场动乱有关( )
A.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B.八国之乱和七王之乱
C.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争
D.八国之争和七王之乱
19、唐朝时期,书法、绘画等方而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图的作者是
A.吴道子
B.颜真卿
C.阎立本
D.柳公权
20、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一种综合性艺术②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③兴起于隋唐时期④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代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22、作用:使____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__________,为以后__________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3、《西游记》出现于明朝中期,作者是____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
24、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_________);东汉末年,张角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史称(_________)。
25、爱我中华铸就了中华儿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1)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__________受命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郑成功打败________殖民者,收复台湾,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清初,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组织两次____________之战打败了侵略者。
26、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________;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
27、东汉时,名医_________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28、炎黄部落合并发展,通过________之战打败蚩尤。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________。
29、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___完成的。
30、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的是董仲舒。
判断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31、问鼎中原 春秋首霸
长平之战 晋楚争霸
尊王攘夷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孔子
因材施教 秦赵争霸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为抵御匈奴修筑的防御工事——
(2)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使者——
(3)西汉时开通的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4)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
33、国家政权的稳固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u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董仲舒对汉武帝说过这样一段话“《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阐述了汉武帝治理国家的哪些措施?除此之外,再列举一项他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材料二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2)材料二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材料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3)材料三《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期的社会状况,针对这样的状况,曹操采取了什么措施?《步出夏门行》中曹操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为实现远大理想他做了怎样的努力?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户包括鲜卑族贵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族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4)根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