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宁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大禹治水

  • 2、清朝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A.驻藏大臣

    B.澎湖巡检司

    C.伊犁将军

    D.台湾府

  • 3、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是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

  • 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的封建土地制度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建立县制

     

  • 5、“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华佗发明麻沸散

    C.张角创立太平道

    D.班超经营西域

  • 6、清朝大臣胡中藻因在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而被杀,这件事反映的是

    A.重武轻文

    B.重文轻武

    C.文字狱

    D.焚书坑儒

  • 7、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请观察图1和图2,确定合适的主题是(     

              图1 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 )                                                          图2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争霸与政权分立

    C.民族政权并立与发展

    D.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

  • 8、下列对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

    C.秦长城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D.蜿蜒万余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 9、发生在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有

    A. 班超经营西域

    B. 张骞出使西域

    C. 甘英出使大秦

    D. 大秦遣使来汉

  • 10、近年来,在河南洛阳附近发现了多处隋唐时期的粮仓遗址,如含嘉仓遗址、洛口仓(兴洛仓)遗址、回洛仓遗址、黎阳仓遗址等,下图为含嘉仓示意图。洛阳附近发现多处隋唐时期的粮仓遗址,主要因为当时的洛阳

    A.是当时漕运体系的枢纽

    B.是全国主要粮食产地

    C.地理气候适合储备粮食

    D.灾民众多,便于救灾

  • 11、关于如图我国某原始人类遗址建筑复原图说法错误的是

    A.该建筑适应北方冬季寒冷风大的自然环境 B.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C.它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D.它被称为干栏式房屋

  • 1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

    C.秦统治者的暴政 D.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 13、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木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为了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这-“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 14、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蔡伦改进造纸工艺,蔡伦生活的时期是(     

    A.西汉

    B.东晋

    C.西晋

    D.东汉

  • 15、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C. 唐的统一与安定为这一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D. 唐太宗个人是  决定性因素

     

  • 16、东汉末年,兵祸连年、瘟疫肆虐,很多人死于非命。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在数十年救治百姓的实践中写成了(     

    A.《史记》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三国演义》

  • 17、某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现画面该名人是(   )

    A.孔子 B.孙武

    C.墨子 D.孟子

     

  • 18、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当时封建王朝的统治 D.提出口号

  • 19、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0、这是一个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勤劳勇敢的民族,过着游牧渔猎生活,于1115年建立大金政权。该民族是(     

    A.女真族

    B.契丹族

    C.党项族

    D.回族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传说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部落联合在涿鹿打败了蚩尤部落 ,形成了日后的华夏。

  • 22、(题文)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

  • 23、战国初年,________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_

  • 24、(1) 唐朝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   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   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 元朝时对西藏地区行驶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   直接管辖。

    (4)戚继光在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5)   引进了原产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等。

  • 25、唐朝都城   (填古地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都城   (填古地名)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 26、960年,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宋朝的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 27、司马光编著的(_______)是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著作。

  • 28、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请根据提示写出作品名称。

    (1)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3)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 29、唐宋时期,我国手工业不断发展。图A是唐朝时期闻名中外的____(陶瓷器类型),其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图B是北宋时期兴起的江西____烧制的瓷器,这一地区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 30、唐太宗时,________善于谋略,________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把下列人物与有关史实连接起来

    邓小平 中国梦

    习近平 南方谈话

    周恩来 “三个代表”

    江泽民 求同存异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出两宋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请列出三个)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选拔】

    材料一   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治国之道】

    材料二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安邦之策】

    材料三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制度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出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的盛世局面的名称。并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该政策具体表现在科举制上有什么新的发展和突破?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