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一叙述是学习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
A.人类起源的传说
B.考古出土的文物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神话小说《封神榜》
2、某历史人物“(世祖)遂辟雄图,混一中外;德威所指,无远弗届;建号立制,垂模一代;崇儒察奸,旋用旋败;英明克断,用无祗悔”。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统一蒙古草原
B.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建立蒙古国
D.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3、在下图所示战役中,有数十万降兵被活埋。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 桂陵之战
B. 马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城濮之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朝的焚书坑儒可以巩固统一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两次农民战争
C.秦朝法律规定,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D.刘邦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秦军,威震天下
5、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的目的是( )
A.旅游观光
B.抵御匈奴
C.防止风沙
D.炫耀国力
6、寻找历史地图中的关键词是阅读历史地图的重要方法。所谓“关键词”就是能够识别地图的关键信息点。某同学在查阅地图时找出了“大都”“宣政院辖地”“琉球”等关键词。他查阅的地图应该是( )
A.秦朝时期的地图
B.西汉初期的地图
C.北朝初期的地图
D.元朝时期的地图
7、下图是登上英国《自然》杂志的我国远古人类头骨复原图,他们采用了一种名为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这种远古人类生活的年代,可推测到距今约77万年前。这种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8、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9、为下图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0、有的历史事件会成为一个时期代表性的政治符号。东汉中后期,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成为代表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政治符号”是( )
A.国人暴动
B.匈奴南下
C.八王之乱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1、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以“稻”为中心线索,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展示了稻作文化的悠久历史、深刻内涵以及发展历程和现状。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一定到过下列哪遗址进行了有关稻文化的拍摄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2、西晋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 相互混战。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晋武帝 B.晋惠帝 C.孝文帝 D.汉献帝
1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货物贸易规模从2001年的4.22万亿元起步,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分别突破了10万亿、20万亿和30万亿三个台阶,至2021年接近40万亿元,20年间增长了8.3倍。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这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有益于本国贸易的发展
B.使中国企业引领世界潮流
C.促进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D.有利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14、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某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下列关于材料中的水利工程描述正确的是( )
A.它由春秋后期的秦国所兴建
B.它把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连接了起来
C.它由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D.它是商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5、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 )的建立。
A. 后唐 B. 后晋 C. 后梁 D. 后周
16、早期人类按血缘关系组成的生活集体称为
A. 原始人群 B. 氏族 C. 部落 D. 部落联盟
17、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 )
A.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东南亚一带
C. 印度洋一带 D. 非洲南端
18、某同学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名称一样。”这位同学应该姓
A. 清朝
B. 夏朝
C. 唐朝
D. 商朝
19、在古代传说中,黄帝是哪条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D. 淮河
20、下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矢在□中,…当是医字初文”。该字属于(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21、下图中的人物是人赞誉为“ 一代天骄” 的_______________。
22、古代对于货币的统一使用方面,秦始皇时期以(______)作为标准货币,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______)。
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______;______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24、(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 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灵渠
B.防范匈奴侵犯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2)秦朝的主要交通路线有何特点。
25、1662年,__________击败荷兰殖民者,使被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5年和1686年,__________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26、(1) 夏朝的最后一个王 在位时,不修德行,统治残暴,最终被商灭掉。
(2)西周初期,为巩固疆土,周王将土地分给宗亲和功臣,建立诸侯国,史称 制。
(3)制度的不断创新。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禹的位置,标志着 制的产生。
(4) “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这是春秋的一位思想家留下的名言,其中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这位思想家应当是________
(5) ____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7、唐朝时期,先后设置了__________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8、作用:使____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__________,为以后__________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9、1561年,______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1662年,______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30、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中国古代_______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1、请将下列标志事件与对应的信息相连线
仓颉 善用针灸、汤药,发明麻沸散
项羽 创造文字
华佗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祖冲之 改进造纸术,降低造纸成本,提高纸的质量
蔡伦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32、按下列提示列举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大败金军,精忠报国——
(2)抗击倭寇,平定海波——
(3)驱逐荷夷,收复台湾——
(4)册封“达赖喇嘛”,重修布达拉宫——
(5)册封“班禅额尔德尼”,亲征准噶尔部叛乱——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其有何积极作用?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有何变化?此变化是从何时开始的?
(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