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时间轴中序号④(907年—1368年)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
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秀淡雅。据此推断该词作者是
A.苏轼
B.关汉卿
C.李清照
D.辛弃疾
3、商朝时期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
A.甲骨文
B.隶书
C.楷书
D.小篆
4、你可以通过读《史记》了解的历史事件有(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焚书坑儒 ④华佗发明“麻沸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武则天创设殿试,在东都洛阳举行殿试考试。一位家在余杭的书生,要到洛阳参加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河段他不必经过的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6、下图中C点到D点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文革”中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建设事业
B.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中共八大决定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7、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8、下列砖画生动反映了魏晋时期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它们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农业产生
B.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江南开发
9、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随即下令全国统一书写( )
A. 楷书 B. 隶书 C. 小篆 D. 行书
10、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人们称赞他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面哪一作品体现了这一特点( )
A.
B.
C.
D.
11、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我们今天了解元谋人的历史状况,主要依据( )
A.考古出土文物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推断分析
1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汤建立商朝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 |
B | 百家争鸣 | 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C | 长城的修建 |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
D | 大泽乡起义 | 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
A.A
B.B
C.C
D.D
14、下列有关忽必烈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 B. 推行汉法 C. 改国号为元 D. 统一全国
15、“余(我)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文中的“余”是指
A.蔡伦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
16、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下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7、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其原因有( )
①北方人南迁
②没有战乱
③社会比较安定
④地广人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什么?( )
A.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
B.秦朝法律残暴
C.鞋子贵,拐杖便宜
D.秦朝规定人民不能穿鞋子,只能拄拐杖
19、小明同学在单元总结时做了如下笔记:“夏商周的更替”、“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诸子百家与诸侯国变法”,请你推测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红楼梦》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21、元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人是______。
(2)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______主持修建的。
(3)为沟通中外文明,开辟“丝绸之路”的人是______。
23、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先灭西夏,再灭南宋,统一了全国。( )
24、根据提示回答:
(1)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__________。
(2)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_____。
(3)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
(4)__________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5)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__________。
25、原始人类居民过上定居的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
26、看如图在横线上填上事物名称或人名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27、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______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贞观初年,高僧______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28、公元前 ______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公元前 ______年,西汉朝廷设置了西域都护。
29、宋代时期,书画名家群星璀璨,艺术成就异彩纷呈。其中,大画家 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苏轼、 、米芾、蔡襄,书法精妙,各具特色,人称“宋四家”。
30、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_____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_____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安善安置。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 )退避三舍 a. 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 )纸上谈兵 b.牧野之战
( )阵前倒戈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 )刀耕火种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 )卧薪尝胆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32、传统的节日。(最少列举三个)
33、请阅读史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建立后,统治者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山东、山西和河北直属于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等10个行省。”
——选自教材内容
材料二:“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例如在东南地区,元朝设置了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的机构,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选自教材内容
材料三: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
——选自教材课后活动
请回答:
(1)元朝的建立者是谁?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元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的?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这一制度有什么关系?
(3)读材料二思考: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
(4)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5)材料三中所述的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