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唐代明君李世民在《晋宣帝总论》中曾经说过“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据此,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增长
B.维护世界和平
C.增进民生福祉
D.共建精神家园
2、“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的时代。豪强兼并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材料中的“长期动乱时代”是指( )
A.动荡不安的春秋时期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东汉时期
C.诸侯称雄的战国时期
D.政权并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已开始建造房屋
B.出现了最早的村落,还会制作陶瓷
C.河姆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半坡人是长江流域的早期居民
D.他们都已过上定居生活
4、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反映澶渊之盟后
A. 宋辽之间维持长久和平
B. 北方经济出现繁荣
C. 宋辽友好平等
D. 北宋强盛
5、清前期,江宁(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 机五六百张,组织机工生产(如下图)。这反映了清朝在手工业方面 出现新气象是
A.利用手工工场走规模化生产之路
B.出现了一批科学家,改进了生产工具
C.棉纺织业成为最主要行业
D.商帮在纺织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6、宋朝出现官员宁可放弃品阶较高的节度使,甘愿位列品阶较低的文职的现象。这折射出当时社会风气
A.自由开放
B.重文轻武
C.崇尚武力
D.好逸恶劳
7、关于清朝设置军机处的说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 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C. 设立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D. 军机处的设立者是乾隆
8、“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为谁,只见清淮入海流。”这首诗称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是( )
A.黄帝
B.炎帝
C.禹
D.尧
9、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校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丰富,作者众多。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在众多“作者”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欧阳询
10、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①华佗——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②司马迁——所著《史记》秉笔直书,文笔优美
③祖冲之——测算出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只差50秒
④顾恺之——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洛阳是多朝古都,三国时期在洛阳定都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12、“渔阳黎鼓动地来,惊破筑袭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巢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
13、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主要是因为
A.修建都江堰 B.商鞅变法 C.推广牛耕 D.扩大铁农具使用
14、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时,老师展现了如下材料。材料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A.经济繁荣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民族交往与交融
D.多彩的文学艺术
15、御史大夫在秦朝分管( )
A.军事
B.政事
C.监察
D.民政
16、《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 B.导致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C.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17、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我国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B.大昭寺唐蕃会盟碑
C.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D.印度尼西亚三宝庙
18、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 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C. 东汉发明了造纸术
D.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9、公元230年称帝后的孙权为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了
A.夷洲 B.儋州 C.黄州 D.惠州
20、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做出过杰出贡献。刘秀的贡献是
A.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21、秦朝末期,项羽在_______中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东汉末年,曹操在________中胜出,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2、公元前______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公元前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3、__________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__________处于北方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它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4、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北京___________顶部的洞穴里。
25、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学派 | 代表 | 思想主张 |
儒家 | 孔子 |
|
| “仁政”等 | |
| 墨子 |
|
道家 |
| “无为而治” |
| 韩非 |
|
兵家 |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 |
26、明末各支农民起义军中,( )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7、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请完成下图:
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8、敢于直言,被唐太宗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是指_________。
29、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到清代,进入更加繁荣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______和______。
30、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____。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____。
3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启迪智慧。请将以下人物的序号,填入与之相应的括号中。
①董仲舒 ②王羲之 ③越王勾践 ④孔子 ⑤秦始皇 ⑥诸葛亮
A.卧薪尝胆(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秦王扫六合(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E.三顾茅庐( ) F.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32、请列举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两例。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的制度?“天下为家”说明这种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了?
材料二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为此,秦始皇实行什么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材料三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