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文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某班历史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下列结论中恰当的一项是(     

    A.大运河的开凿

    B.农民起义的爆发

    C.隋炀帝的暴政

    D.灾荒连年

  • 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统治者独断专行 ④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1958年4月28日,半坡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陈列展览面积大约有45000平方米。在这个“遗址”之中出土的物品有

    A.稻

    B.青铜器

    C.粟

    D.铁农具

  • 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广通渠

  • 5、对比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 ②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③都修筑了大型工程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6、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 7、“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 8、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兰亭集序》

    B.《女史箴图》

    C.《洛神赋图》

    D.《宣示表》

  • 9、西晋后期形成的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的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 B.西晋推行民族迁徙政策

    C.南方经济发达 D.南方自然条件的吸引

  • 10、春秋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到直接作用的是(  )

    A.商业兴盛 B.铁器使用 C.争霸战争 D.各国变法

  • 11、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不下比”

  • 12、一些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栽培水稻的历史起源于中国。你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 13、“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14、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B.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C.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D.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败

  • 15、什么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A. 大泽乡起义

    B. 军阀割据

    C. 黄巾起义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16、“爆竹声十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瞳瞳,总把新桃换旧符。”该诗描述了宋代人的一个什么节日?(     

    A.春节

    B.元旦

    C.端午节

    D.中秋节

  • 17、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 18、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如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等。《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唐朝妇女“其俗夫人袴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些现象直接反映了唐朝(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妇女地位高于男性

    C.经济的繁荣

    D.文学艺术的兴盛

  • 19、观察下图漫画,这一情景是对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哪一制度的诠释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 20、下列三幅图片的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古代文学艺术辉煌

    B.古代手工业工艺高超

    C.古代科技成就卓著

    D.古代医药学成果丰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朝灭亡后,中国从此进入______时期。

  • 22、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______主持变法。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其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23、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________

  • 24、在古代,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各族的“天可汗”的人物是_____

  • 25、战国时期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_________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 26、根据要求写出相关内容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周兴商灭的历史事件------

    (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4)集儒家思想大成,深刻影响中国社会道德规范的书籍-----

    (5)西汉时期,历经两代休养生息,营造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政治统治----

  • 27、下图为《战国七雄图》,请仔细观察地图,并在英文字母A﹣G后填写对应国家名称

    A   B   C   D   E   F   G   

  • 28、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她改唐为______

  • 2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朝。

  • 30、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______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 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兰亭集序》。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赵 国 A

    秦 国 B

    楚 国 C

    燕 国 D

    齐 国 E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北朝”包括的五个王朝。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民生问题一直广受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的政治原理,大体承袭孔子,主张所谓"仁政",也就是把"不忍人之心"扩充到政治精神中去。他以为政治的最高理想,在谋全人类的幸福……孟子在政治措施中,最注重"养民",他曾立有改善民生的具体方案。

    ——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

    材料二   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邢徒。

    ——《秦简》

    (2)材料二反映了秦的暴政有哪些具体体现?秦的暴政最终导致什么事情的发生?

    材料三   汉高祖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士兵复原还乡从事生产;把卖身作为奴隶的人恢复为平民;把田租的税率规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即位后,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减轻徭役,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汉景帝在位时,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从此成为汉朝税率的定制。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指出材料三中汉朝初期实行的统治政策。结合所学,分析该政策对汉初的统治带来的积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