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北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一个短暂统一的朝代,它是(     

    A.秦朝

    B.西晋

    C.东晋

    D.西汉

  • 2、下列农民起义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①项羽、刘邦起义  ②黄巾起义  ③陈胜、吴广起义  ④刘秀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 3、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黄帝 B.盘古、女娲 C.夸父、精卫 D.后羿、伏羲

  • 4、世界各国人民都非常崇尚民主,中国在传说的远古时代,就产生的民主制度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禅让制

  • 5、秦征服越族地区后,为解决运输困难,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此河是( )

    A.灵渠

    B.京杭运河

    C.渭河

    D.湘江

  • 6、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乃至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期间的是( )

    A.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7、首都为一国之本,所以古今中外,定都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样,迁都也是国家大事。而在一个政权存续期间改变国都,则不那么寻常,背后必定有重大的变故。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是

    A. 盘庚迁都

    B. 明成祖迁都

    C. 周平王迁都

    D. 孝文帝迁都

  • 8、西周时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

    A.用石镰收割庄稼

    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

    C.用铁制的犁耕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 9、我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元谋人和北京人

    B.河姆渡聚落和山顶洞人

    C.北京人和蓝田人

    D.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 10、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该原始人曾经居住在现在的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 C.陕西境内 D.浙江境内

  • 11、导致西周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A.镐京的“国人暴动”

    B.商周牧野大战

    C.西北犬戎进攻西周

    D.盘庚迁都到殷

  • 12、今天的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就是这里的一个诸侯君主他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 13、柏杨曾在《中国人史纲》中这样评价成吉思汗:“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下列史实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族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建立元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4、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 15、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革新措施

  • 16、“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 老子

    B. 荀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 17、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     

    A.炫耀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B.给后人留下重要的旅游资源

    C.抵御匈奴对北部边境的侵扰

    D.供秦朝统治者享乐

  • 18、东汉名医张仲景对我国传统中医学的贡献是(     

    A.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B.发明了“麻沸散”

    C.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D.创编了“五禽戏”

  • 19、《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A.正式确立了郡县制

    B.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 2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

  • 22、唐朝时期,______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23、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________

     

  • 24、南宋抗金名将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被秦桧所害。抗元大臣______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

  • 25、历史之最

    (1)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的工具,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   时代。

    (2)陕西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

     

  • 26、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

  • 27、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皇帝是________

  • 28、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

    (1)东汉时期的张衡创制了一种能测验地震发生的仪器叫________,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2)东汉的________改进造纸术,使纸逐渐普及,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3)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________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4)北朝的贾思勰总结农业生产实践,写成的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29、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人物是____

  • 30、填空题

    (1)半坡遗址是在今________的半坡村发现的。河姆渡遗址,因最早发现于今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是我国远古时代________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

    (2)约________年,大禹建立起夏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众多诸侯,在________打败商纣王

    (3)李冰父子在岷江上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5)项羽通过________(战争)歼灭秦军主力。刘邦首先攻破________(地名)占领秦朝的都城,子婴出城投降。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成就进行搭配。

    李冰

    发明麻沸散

    张骞

    修筑都江堰

    华佗

    通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的沟通

    祖冲之

    改进造纸术

    蔡伦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次著名战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七个大国中,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认为它是边远地方的一个野蛮国家,连会盟都很少让它参加。魏国军队渡过黄河,占领秦国大片土地,秦国无力还击。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材料二  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的交往增多,民族交融的趋势明显增强。但北魏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北魏进行了改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孝公支持改革试图达到哪些目的。(不得抄写原文,至少概括两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一座城市发展成为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写出这座城市的名字。结合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改革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通过以上问题,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