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一个短暂统一的朝代,它是( )
A.秦朝
B.西晋
C.东晋
D.西汉
2、下列农民起义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①项羽、刘邦起义 ②黄巾起义 ③陈胜、吴广起义 ④刘秀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3、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黄帝 B.盘古、女娲 C.夸父、精卫 D.后羿、伏羲
4、世界各国人民都非常崇尚民主,中国在传说的远古时代,就产生的民主制度是( )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禅让制
5、秦征服越族地区后,为解决运输困难,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此河是( )
A.灵渠
B.京杭运河
C.渭河
D.湘江
6、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乃至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期间的是( )
A.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7、首都为一国之本,所以古今中外,定都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样,迁都也是国家大事。而在一个政权存续期间改变国都,则不那么寻常,背后必定有重大的变故。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是
A. 盘庚迁都
B. 明成祖迁都
C. 周平王迁都
D. 孝文帝迁都
8、西周时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 )
A.用石镰收割庄稼
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
C.用铁制的犁耕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9、我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元谋人和北京人
B.河姆渡聚落和山顶洞人
C.北京人和蓝田人
D.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10、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该原始人曾经居住在现在的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 C.陕西境内 D.浙江境内
11、导致西周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A.镐京的“国人暴动”
B.商周牧野大战
C.西北犬戎进攻西周
D.盘庚迁都到殷
12、今天的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就是这里的一个诸侯君主。他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13、柏杨曾在《中国人史纲》中这样评价成吉思汗:“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下列史实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族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建立元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5、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革新措施
16、“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 老子
B. 荀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17、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 )
A.炫耀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B.给后人留下重要的旅游资源
C.抵御匈奴对北部边境的侵扰
D.供秦朝统治者享乐
18、东汉名医张仲景对我国传统中医学的贡献是( )
A.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B.发明了“麻沸散”
C.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D.创编了“五禽戏”
19、《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郡县制
B.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2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21、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
22、唐朝时期,______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3、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________。
24、南宋抗金名将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被秦桧所害。抗元大臣______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
25、历史之最
(1)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的工具,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 时代。
(2)陕西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
26、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
27、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皇帝是________。
28、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
(1)东汉时期的张衡创制了一种能测验地震发生的仪器叫________,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2)东汉的________改进造纸术,使纸逐渐普及,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3)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________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4)北朝的贾思勰总结农业生产实践,写成的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9、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人物是____。
30、填空题
(1)半坡遗址是在今________的半坡村发现的。河姆渡遗址,因最早发现于今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是我国远古时代________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
(2)约________年,大禹建立起夏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众多诸侯,在________打败商纣王
(3)李冰父子在岷江上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________。
(4)________和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5)项羽通过________(战争)歼灭秦军主力。刘邦首先攻破________(地名)占领秦朝的都城,子婴出城投降。
31、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成就进行搭配。
李冰 | 发明麻沸散 |
张骞 | 修筑都江堰 |
华佗 | 通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的沟通 |
祖冲之 | 改进造纸术 |
蔡伦 |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
32、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次著名战役。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七个大国中,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认为它是边远地方的一个野蛮国家,连会盟都很少让它参加。魏国军队渡过黄河,占领秦国大片土地,秦国无力还击。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材料二 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的交往增多,民族交融的趋势明显增强。但北魏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北魏进行了改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孝公支持改革试图达到哪些目的。(不得抄写原文,至少概括两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一座城市发展成为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写出这座城市的名字。结合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改革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通过以上问题,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