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武帝(司马炎)为稳固司马氏的统治,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又让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手握封国的军政大权,势力日益强大。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最终导致“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从中,我们获得的历史启示是( )
①实践证明分封制的弊端 ②管好国家要有合适的制度
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④统治者的才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秦末由陈胜和吴广所领导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在
A.巨鹿
B.大泽乡
C.咸阳
D.陈
3、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战役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4、“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的名篇《蜀相》。诗中“丞相”开始设置和最后废除的朝代分别是
A. 秦朝、明朝
B. 西汉、明朝
C. 秦朝、唐朝
D. 唐朝、明朝
5、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如图所示四枚圆形方孔钱中,属于汉武时期的是
A. B.
C. D.
7、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C.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8、恩格斯说:“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9、以专题的形式统揽历史阶段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下列历史阶段可包含在专题“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之中的是( )
A.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0、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1、如下图是丝绸之路路线图,图中信息表明这条商路可使汉朝丝织品最远送达
A.大秦 B.安息 C.大月氏 D.匈奴
12、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纵观历史,西汉时期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
A.欧洲 B.中亚 C.长安 D.河西走廊
13、“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那么请问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14、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它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5、甲骨文是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它出现在( )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东周
16、从“戒奢从简”、“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天可汗”等词语,你会联想到(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7、“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该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导致了( )
A.李密起义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唐朝灭亡
18、唐代女子同男子一样参加骑马、打球、弈棋、荡秋千等体育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些材料反映出唐代( )
彩绘胡服打马球女俑 | 少年儿女重秋千, 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 双手向空如鸟翼。 ——王建《秋千词》 | 《弈棋仕女图》(局部) |
A.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妇女地位超越男性
D.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19、云冈石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下列哪个省
A.新疆 B.山西 C.河南 D.甘肃
20、《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主要反映了西周实行下列哪种制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2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
22、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的诗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他享有“____”的美誉;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3、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 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后发展为瓷都的是 。
2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华夏族的形成源于黄帝部落与____部落联合,打败______部落的传说;
(2)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贡献巨大,被尊称为“_______”;
(3)历史上把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作“______”
25、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他的______是一部到今仍“感天动地”的伟大作品。
26、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27、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8、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_________,与达赖_________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9、我国古代东晋有这么一位书法大师,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位书法家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代表作是____。
30、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取经,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
31、请将下列词语前的字母填写在后面与之相对应的历史典故后的括号里。
A.问鼎中原 B.毛遂自荐 C.卧薪尝胆 D.胡服骑射
(1)秦国攻打赵国, 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 共商联合抗秦大计。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请求跟着去,并且不负众望,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说服楚国派兵解了赵国之围。( )
(2)春秋末年, 越国被吴国打败, 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 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 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 终于打败了吴国。( )
(3)春秋时, 楚庄王北伐, 陈兵于洛水, 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 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
(4)战国时, 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他见胡人身穿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速,十分灵活,便向胡人学习。不久后赵国也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 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之一。( )
32、举出三国建立者及都城。
33、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军事征战及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上的常态现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
原始农耕时期,人们主要使用石斧、 骨耜等简单的劳动工具。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 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农具。这一变化 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摘编自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 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 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谈复和 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摘自统编版教材 |
(1)根据材料,归纳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如表。
A、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 —— 《战国策 · 秦策一》 | B、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进一 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必须使 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 … — — 摘编自统编版教材 |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解读A、B两场改革各自发生的背景及共同影响,指出成功的改革应具备什么条件(两点即可)。
材料三:①春秋争霸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②魏晋以来,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学习汉族农业技艺,……汉族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饮食、服装、用具等。北朝政权
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摘编自统编版教材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写出三点)?简析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材料四: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摘自统编版教材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写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特点(写出三例即可)?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兵出征,与北方游牧群落进行决定最终胜负的漠北会战。两路大军出塞千里之外,分别大获全胜。……至此,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国家到了汉武帝时代才算真正巩固下来……战败后的北方游牧群落分裂成南北两部分。
——摘编自《中华文明》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漠北会战对汉朝和北方游牧群落的影响。解读划线句子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