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统治人民?
A. 休养生息 B. 沉重赋税 C. 徭役繁重 D. 严刑酷法
2、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在何处的考古发现(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D.陕西省半坡遗址
3、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把炎帝和谁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初祖?( )
A.盘古
B.黄帝
C.大禹
D.蚩尤
4、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宣政院
D.西域都护
5、根据下列人物图片信息,判断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
A.
B.
C.
D.
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这反映了( )
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③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 ④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8、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
①建立隋朝 ②设置进士科 ③下令开凿大运河 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9、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 ②都重视发展生产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任用贤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国梦”,历史上具有“繁荣与开放社会”特征的是
A. 汉朝
B. 隋唐
C. 秦朝
D. 西晋
11、在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严重困难的过程中,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其中“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被群众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的事迹是
A.主持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B.带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
C.带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
D.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
12、在我国很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下列成语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是( )
A.破釜沉舟
B.草船借箭
C.四面楚歌
D.卧薪尝胆
1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14、“左图右史”说明学习历史必须看图,“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面的是( )
A.楚
B.齐
C.秦
D.燕
15、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秦朝 B.西汉 C.西晋 D.三国
16、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 巨鹿之战
B. 楚汉之争
C. 长平之战
D. 城濮之战
17、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④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的是( )
A.发明算盘
B.青铜器
C.发明纺织
D.都江堰
19、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策划一个历史图片展,下面是其中的三幅图片,请你给这组图片选择一个标题
A.治国有方的大国明君
B.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
D.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20、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
A.公元前317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221年 D.公元前221年
21、_____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1616年,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2、唐太宗统治期间的治世局面称之为_____;唐玄宗统治期间的鼎盛局面称之为_____。
23、小明在假期中进行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专题旅游。在旅游中小明对一些资料作了详细的记录,没想到笔记本不小心掉进了水中,一些重要的记录模糊了!你能否帮他补充完整,相信你一定行!
(1)小明来到当年官渡之战所在地,记下了曹操能统一北方的的原因之一“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 ”的有利地位”。
(2)在洛阳,小明感受到孝文帝把都城从________迁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3)在山西大同,小明参观完著名的 石窟后,深深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而震撼!
(4)在南京,这个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地方,小明知道除了南朝四个朝代外,还有______、____。
24、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__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5、我国古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著作。请完成下列表格(填写作者或代表作)。
作者 | 著作 |
李时珍 | 《①》 |
宋应星 | 《②》 |
③ | 《农政全书》 |
④ | 《红楼梦》 |
施耐庵 | 《⑤》 |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26、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______。
(2)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______。
(3)传说中会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水井,制造船只,发明弓箭的人物______。
(4)周武王打败商军的战役______。
(5)以“尊王攘夷”名义率先争夺霸主地位的春秋诸侯______。
27、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①______和②________。
28、清初,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的是______
29、______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30、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和_____。
31、将相关的国家或人物与战役名称进行搭配,将搭配的序号和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阪泉之战 A. 齐、魏
(2)牧野之战 B. 商纣王、周武王
(3)马陵之战 C. 秦、赵
(4)涿鹿之战 D. 炎帝、黄帝
(5)长平之战 E. 蚩尤、炎黄联盟
32、举出唐朝两位著名画家。
33、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是历史永恒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
材料二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的改进,其中有一种工具在耕地时可以调节耕作深度,操作,灵活,适应浅耕和深耕的不同需要,既节省畜力又减轻了扶犁农民的体力消耗,提高了耕作效率。另一种工具形状像纺车,它随着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河里舀到高处倒入蓄水渠,省时省力。
材料三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四 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1)材料一的“新形势”是指?
(2)请写出材料二中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该变化最终完成于是在什么时期?
(4)材料反映了蒙古汗国国策在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重大转折?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