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的局部平面图,该遗址年代相当于夏朝后期。这里宫城、贵族墓葬区、平民生活区界限分明。有的墓葬随葬品很多,有的墓葬一无所有。这反映出夏朝( )
A.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B.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C.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明显
D.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2、西周时期,周王朝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3、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刘秀于公元25年在洛阳建立的政权是
A. 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5、在中国古代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 秦朝 B. 商朝 C. 夏朝 D. 周朝
6、“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通过对这段文字的阅读可以得知当时国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
A.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取代周王室,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
B.完全分裂的一个状态
C.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7、公元280年以后,晋武帝吸取曹魏灭亡的教训,大封同姓诸王据守重镇。这个政策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
A.宗室诸王势力日盛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乱华
8、世界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人向来广交朋友 B.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 唐朝当时国际地位高 D. 唐朝才开始对外交往
9、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①尧 ②蚩尤 ③炎帝 ④舜 ⑤黄帝
A.①⑤ B.③⑤ C.①② D.①④
10、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A.嫘祖教人纺织
B.黄帝建宫室
C.尧让位于舜
D.禹传位于启
11、“问题并不完全在于他们所实行的考试制度本身,而更在于他们对考试本身的理解,考试本来是对于教育的总结,但却往往被人们当作了教育的目的,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必然会限制人们的全面发展,使考试结果与人们的实际能力脱节。”这一观点适用于评价( )
A.唐朝的考试制度
B.宋朝的考试制度
C.元朝的考试制度
D.明朝的考试制度
12、即使在宋金对峙时期,双方也存在大量的贸易往来,但宋朝极力防范对方借此增长实力,曾规定凡是对金走私某种商品“论如兴贩军需之罪。”该种商品有可能是( )
A.茶叶
B.丝织品
C.瓷器
D.耕牛
1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一部农书是( )
A.《论语》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4、东汉时,提出“治未病”理论,著有《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黄帝
D.扁鹊
15、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16、弄清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因果关系的搭配,错误的是( )
A.隋朝统一全国——开皇之治
B.推行三省六部制——唐朝行政效率提高
C.玄奘西行——唐风洋溢奈良城
D.唐朝的繁荣与开放——遣唐使来华
17、《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德之人,讲信修睦,传位依次,此禅让也。”率先实践该制度的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8、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
A.县制
B.郡县制
C.郡国
D.太尉
1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明太祖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 )
A.设东厂、西厂特务机构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废行省,设三司
D.设锦衣卫
20、祖冲之的最大成就是( )
A.对圆周率的推算
B.制定大明历
C.测定一个回归年的天数
D.制造“千里船”
21、北宋司马光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与司马迁的《_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著作,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22、唐朝统治者对外奉行开放政策,许多国家与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如______(国名)派遣“遗唐使”来华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消朝实行闭关锁国,只开放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23、距今年代和生活地域:说出半坡人的生活年代和生活地域。
时间:距今约_______千年。生活地域:陕西西安附近的_______村,主要生活在_______流域。
2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使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清朝设置 ,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5、兴修灵渠: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______和________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26、写出《战国形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27、北宋著名画家 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 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人物。
(1)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
(2)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
(3)西夏政权的建立者——
(4)北宋时,力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
29、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沉浮,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填空:
(1)1838年,道光帝派①(人名)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虎门销烟成为了②(事件)爆发的导火索。
(2)图二标志着③运动的爆发。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是④。虽然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它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一章。
(3)图三的起义爆发于⑤年,这场革命被称为⑥。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
30、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___________。
31、( )杜甫 A.领导抗倭战争
( )朱温 B.“诗圣”
( )铁木真 C.《农政全书》的作者
( )戚继光 D.“成吉思汗”
( )徐光启 E.后梁政权的建立者
32、列举南朝时期的四个朝代名称。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我国出现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北宋时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在宋代崛起,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材料一表格反映了我国人口在宋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2点)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趋势。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