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其最有力的证据是
A.
B.
C.
D.
2、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最进步”和“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分别是
A.会意、形声
B.象形、形声
C.形声、象形
D.形声、指事
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东晋南朝时南方尚未开发
4、孔子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当,但不稳重,孔子让他凡事多请教父兄再去做。对此认识是( )
A.三人行必有吾师 B.有教无类
C.以“德”化人 D.因材施教
5、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如下表所含的历史内容,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器 铁农具、牛耕
采集渔猎 原始农业 奴隶和奴隶主阶级,井田 私田,新兴地主阶级
A.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期
B.国家的产生,标志人类社会由蒙昧进入文明
C.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社会变化发展
D.统治力量的变化,引起了社会变革
6、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多谋善断,大力发展科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她是( )
A. 武则天 B. 杨贵妃 C. 慈禧 D. 文成公主
7、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王昭君 ②诸葛亮 ③袁绍 ④孝文帝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C.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洛阳
9、人口迁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西晋末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其主要背景是
A.黄巾大起义
B.八王之乱
C.大泽乡起义
D.七国之乱
10、匈奴经过哪一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漠北战役
11、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兼并争霸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开辟海外市场
B.学习西洋各国的先进制度
C.开辟海外殖民地
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13、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材料反映汉文帝主张是
A.以农为本
B.轻徭薄赋
C.减轻刑罚
D.崇尚节俭
14、《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分封制逐步瓦解
B.各诸侯国都“尊王攘夷”
C.周王室衰微
D.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15、鉴真东渡的国家是( )
A.日本
B.天竺
C.朝鲜
D.新罗
16、黄帝,字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②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③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④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7、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后他们举起反抗的大旗,这次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绿林赤眉起义
D.太平天国起义
18、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9、一位非洲友人来到中国,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下图所示文物,请你告诉他这件文物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0、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21、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_______进行变法。
2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____
2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根据诗歌内容,据此判断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________、西夏对峙的时期。
24、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实行________官营、专卖。
25、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此战役是______。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此重要战役是______。“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都与一次战役有关,此战役是______。
26、唐朝先后设置____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27、绘画
(1)题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_________占了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_________开始形成。
(2)代表: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均为摹本。
28、百家争鸣
学派 | 代表人物 | 思想主张 |
① | 老子 | “无为而治” |
② | 孔子 | “仁” |
墨家 | 墨子 | ③ |
儒家 | ④ | “仁政” |
《⑤》 | 韩非子 | “以法治国” |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29、唐朝书法名家辈出,___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南宋____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0、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 )的政策;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31、将下列人物和相关称谓及成果连接起来:
诗仙 苏轼 《静夜思》
词人 李白 《农政全书》
科学家 徐光启 《本草纲目》
发明家 李时珍 改进造纸术
医学家 蔡伦 《浣溪沙》
32、请写出下列人物的代表作品
(1)贾思勰_______
(2)张仲景_______
(3)王羲之_______
(4)顾恺之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四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平王之时”周朝史称为什么?“政由方伯”(指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国家处于什么状态?
(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时秦国的国君是谁?“商君治秦”如何变革秦国的土地制度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天府”指什么地方?“水旱从人”说明都江堰是怎样的一个水利枢纽?
(4)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为政以德” 反映孔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5)根据材料五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什么制度?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