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河池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居民,建造房屋,用船、筏载人荷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羊、鹿、猴子等牲畜。材料中的“居民”是指(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 2、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

    A.学会用火

    B.制造工具

    C.建造房屋

    D.采集野果

  • 3、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形式,它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在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不断明确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下列成语典故中不应该做的是( )

    A.卧薪尝胆

    B.退避三舍

    C.草船借箭

    D.纸上谈兵

  • 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是对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表现的概括。这种现象出现于

    A.明朝前期

    B.明朝中期

    C.明朝中后期

    D.两宋时期

  • 5、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面两幅文物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思想界“百家争鸣"

    C.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 6、秦朝确立了避讳制度,人们不能直呼皇帝的名字,在平时说话、作文时遇到与皇帝名字相同或同音的字也必须避讳。该制度的实施表明(     

    A.大一统国家凝聚力显现

    B.皇权至上地位得到强化

    C.儒家伦理纲常已成主流

    D.地方政治体制正在调整

  • 7、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结束分裂割据,完成国家统一的王朝是

    A. 西晋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 8、“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这个“新的朝代”是(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朝

  • 9、明清之际,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是指( )

    A.介绍西方的科技成就

    B.总体上落后于西方

    C.出现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D.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

  • 10、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

    A.修建阿房宫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 11、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宋朝词人人才辈出。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境界的杰出词人是(

    A.李白 B.杜甫

    C.苏轼 D.李清照

     

  • 12、奴隶的集体劳动过渡到农民个体农耕的关键因素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改革风潮的推动

    C.铁器、牛耕的使用 D.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13、琅琊刻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刻石之一(见下图)。据所学,这些文字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 14、秦始皇“焚书”的根本目的是(   )

    A. 加强思想控制   B. 维护郡县制

    C. 维护法家思想   D. 反对以古非今

  • 15、下图为《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秦、楚、韩、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赵、楚

    D.燕、齐、秦、楚

  • 16、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墨子

    D. 孟子

  • 17、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齐国管仲改革内政 B.秦国商鞅建立郡县制

    C.楚国吴起改革 D.西周周王实行分封制

  • 18、汉代“文景之治”时期,不符合当时社会局面的选项是

    A. 政治清明   B. 经济发展   C. 人民生活安定   D. 粮食铜钱非常紧缺

  • 19、唐代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从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     

    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自武将

    B.宋代文化相对唐朝更为发达

    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科举制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 20、下列史实能在《史记》查阅到的是(     

    A.焚书坑儒

    B.北魏迁都洛阳

    C.刘备建立蜀国

    D.三国鼎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以_______为都,建立西晋。317年,___________建立东晋,以建康为都城。

  • 22、北宋时期,印刷技术取得突破,北宋匠人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批量印刷工作的效率;北宋末年,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_____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 23、统一度量衡:为改变以前各种诸侯国使用的长度、__________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_______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 24、唐朝时期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     )和(     )。

  • 25、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1)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强盗是_______________。

    (2)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

    (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_______________,发动了全面内战。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_______。

  • 27、春秋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是社会生产力显著进步的表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28、20世纪70年代,标志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事件是________

  • 29、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是______________;明长城的最西端是______________

  • 30、唐都______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以后,我国王朝的首都总体呈东移的趋势。如南宋的都城在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孟子 “礼治”

    荀子 “民为贵,君为轻”

    庄子 “兼爱”“非攻”

    墨子 “治民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春秋五霸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选出)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材料中的哪句话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状况?

    材料二:刘邦规定税收十五而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成为三十税一,此后又于公元前167年下令“其除田之租税”,连免税收十三年……虽然汉景帝即位后又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多少被汉景帝继承下来,终于使得东亚大陆被秦帝国和秦末战争严重斫伤的社会元气得以恢复。

    ——摘编自《文景之治:帝国失去的好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文帝和汉景帝是通过哪些具体措施实现盛世局面的,并指出盛世的表现。

    材料三: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说明汉武帝是如何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