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威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出现繁盛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②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高度发展   ③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2、下列成语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卧薪尝胆 C.问鼎中原 D.纸上谈兵

  • 3、唐朝诗人皮日休曾经这样评价一项水利工程:“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说明这项水利工程(       

    A.发挥了防洪、灌溉、排沙等作用

    B.沟通了南北,促进经济交流

    C.形成了完整坚固的军事防御体系

    D.提供了水源,便于农业生产

  • 4、古诗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 5、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是全球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以下关于都江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消除了黄河流域的水患

    B.是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C.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D.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 6、下列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中,与其它三项不同领域的是( )

    A.《桃花扇》

    B.《牡丹亭》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 7、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A. 李渊 B. 李世民 C. 武则天 D. 李隆基

  • 8、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 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B. 奖励军功赐给田宅和爵位

    C.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D. 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 9、下图是考古学家在陕西县、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的麻纸,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纸张。该纸张出现于( )

    A.先秦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 10、请你仔细观察下图,椭圆形标注里的问号应该是下面哪一句话?(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无为,则无不治”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11、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凤翥是古丰。这首诗中盛赞的这位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  )

    A. 汉高祖刘邦   B. 汉武帝刘彻   C. 汉光武帝刘秀   D. 汉献帝刘协

     

  • 12、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面史料从本质上反映了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有史家指出:“隋之亡也,民困苦而国未贫。

    A.老百姓困苦

    B.统治者敛财

    C.国家富裕

    D.隋炀帝的暴政

  • 13、下图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翦伯赞先生说,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无异于告诉中国的商人金银地不在海中的三岛,而在塔里木盆地,在更远的中亚。材料表明(   )

    A.东西方交通非常发达 B.中国商人有了新的商机

    C.商品贸易极其繁荣 D.汉朝和欧洲开始直接交往

  • 14、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行农村合作社

  • 15、与“文臣掌兵……将不专兵,兵无长帅……官吏冗多”的局面相符合的历史时期是(     

    A.隋唐时期

    B.明清时期

    C.两宋时期

    D.宋元时期

  • 16、推翻明朝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A.黄巢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清兵入关

    D.吴三桂降清

  • 17、他的诗,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表现出超高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为“诗圣”。他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韩愈

  • 18、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首童谣:“直如弦,灰者达。曲加幼,反封侯”,说明了当政治的腐败。当时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

    A.王国势力强大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官员贪污腐败 D.王公贵族奢靡成风

  • 19、柏杨曾在《中国人史纲》中这样评价成吉思汗:“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下列史实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南宋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 20、“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甜”,秦末农民起义中,笑到最后的是

    A. 陈胜吴广   B. 项羽   C. 胡亥   D. 刘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________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一座综合性枢纽工程_________________

  • 22、宋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得到推广。

  • 23、炎黄部落合并发展,通过________之战打败蚩尤。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________

  • 24、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_______人;因发现于________而得名。

  • 25、公元前221年,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______朝建立了。

     

  • 26、根据下面提示,写出这些人物的名字。

    (1)身为宦官名气大,改进造纸传天下:______________

    (2)名为“医圣”贡献大,伤寒杂病论天下:______________

    (3)创“麻沸散”行手术,造“五禽戏”健身体:______________

  • 27、观察下面《明朝北京城平面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皇城

    B.紫禁城

  • 28、暑假,小明带着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实地考查,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他们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

    1)第一站来到成都平原,他们要考查与商周同期的青铜文化,请你介绍一下文化遗址的名称_________

    2)第二站他们来到川西岷江中游,要考查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你将带他们去参观__________

    3)第三站来到西安,让他们大开眼界,看到了令人惊叹的第八大奇迹,在博物馆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请你介绍遗址和奇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___________统治前期,唐朝达到全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

     

  •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道家学派创始人——

    (2)儒家学派创始人——

    (3)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4)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Ⅰ组 Ⅱ组

    人物 事件或作品  民族   首领 政权

    汤显祖 平叛大小和卓 女真族   元昊   蒙古国

    曹雪芹   《红楼梦》   蒙古族   阿保机   西夏

    明太祖   《牡丹亭》   契丹族   努尔哈赤   后金

    乾隆帝 厂卫制度 党项族   成吉思汗   契丹国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出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至少三个)。

    (1)__________ (2)________(3) 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示意图,回答问题。

    (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②和筒车。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由越南传入的③,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出现“④,天下足”的谚语。从唐朝中期开始的⑤,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3)《⑥》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业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⑦巨著。

    (4)清初的统治者,大力推行⑧政策。到⑨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3亿亩。推广⑩、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大幅度提高。

    (5)综上所述,归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