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的是
A.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张角于公元184年领导黄巾起义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唐朝发明新型耕作工具直辕犁 B.北宋时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C.明代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 D.顺治、康熙等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3、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种植粟
4、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着眼于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文明的影响。它因防洪灌溉并举,造福成都平原千年等原因而被列入世界灌溉遗产工程名录。它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长渠 D.都江堰
5、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周
6、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 800 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 170 多个,战国之初, 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逐渐趋于统一 D.适者生存
7、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唐朝时中国就和非洲有了友好往来。这一结论的佐证史料是( )
A.唐朝墓葬出土的非洲黑人俑
B.唐招提寺和鉴真塑像
C.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
D.新罗人的《桂苑笔耕》
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等民族互通婚姻,逐渐交融,至元朝,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苗族
D.白族
9、“澶渊之盟”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辽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吐蕃
B.党项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10、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 )
A. 梁、齐、陈、宋 B. 陈、梁、齐、宋
C. 宋、齐、梁、陈 D. 齐、梁、宋、陈
11、女子离婚或丧夫后再嫁,是唐代的普遍风气,不受社会舆论谴责。官僚贵族的女儿改嫁的也很多,庶民的妻子,夫死后亦可改嫁。甚至据《新唐书•公主传》载,唐代公主再嫁的达二十三人:计有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元宗女八,肃宗女一。其中三次嫁人的有四人。这表明唐代( )
A.文学艺术发达
B.民族交往频繁
C.经济繁荣
D.社会风气开放
12、“滢滢沮水绕桥山,巅上黄陵古柏环。既定人文初祖地,八方来仰是当然!"受到后人“八方来仰”的是
A.炎帝 B.蚩尤 C.黄帝 D.尧
13、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据此可知,闭关锁国政策
A.起到了一定的防卫作用
B.不利于中国的贸易发展
C.完全隔绝了与外界的交流
D.阻碍了世界的发展进程
14、“她生活在两宋之交,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阅读她的词作,令人感觉格外清新自然。”上文中这位才女是( )
A.王昭君
B.李清照
C.武则天
D.窦娥
15、学习“盛唐气象”这一课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6、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技能之一。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时间属于
A.公元前3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晚期 C.公元前2世纪早期 D.公元前2世纪晚期
17、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都生活在大河流域,这是因为( )
A.大河流域战略地位重要 B.大河流域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D.大河流域环境优美
18、“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与该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19、中国有许多成语典故出自历史,如“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与“纸上谈兵”这一成语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马陵之战
B. 桂陵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长平之战
20、“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_________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个盛世;_________(人物)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2、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
2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编年体史书《______》: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抗元名将是______。
2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________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南宋初年,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_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25、填空题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2.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
3.孔子的弟子整理的_______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录在《___________》里,他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26、《西游记》出现于明朝中期,作者是____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
27、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是_______。
28、读《西汉后期疆域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长安 B.西域都护府 C.敦煌郡
29、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________
30、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唐朝时期克服重重困难,6次东渡,终于将中国文化远播日本的高僧是( )
A. 鉴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吕 D. 李渊
31、连线
孟子 “礼治”
荀子 “民为贵,君为轻”
庄子 “兼爱”“非攻”
墨子 “治民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秦朝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
(4)位于河南洛阳的著名石窟——
33、“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相乐。”唐朝是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是中国历史上令人骄傲的一个朝代。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经济繁荣——底气】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景象?当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谁?
【民族交融——和气】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材料二体现唐朝时期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这种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各族首领尊奉为“?”。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三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三反映的这件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对外开放——大气】]
材料四: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4)材料五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其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文艺多彩——才气】
材料五: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丰富;作者众多。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
(5)唐代有三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请写出其中一人的名字。
【学习感悟】
(6)通过对唐朝历史的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