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所展示的古建筑于1987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世界人民所熟知。这彰显了中国( )
A.古代军事工程的坚固性
B.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C.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精神
D.明清时期政治上趋于稳定
2、能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图片有(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史称“永嘉南渡"。材料中永嘉年间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躲避北方战乱 B.南方经济发达 C.躲避突厥侵扰 D.中原人口膨胀
4、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里为“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发生的著名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涿鹿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5、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应选择的最佳出行方式是( )。
A.乘马车
B.坐牛车
C.乘船
D.坐人力轿子
6、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它在与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议和政策
D.和亲政策
7、最早使用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是
A.秦朝人 B.西汉人 C.东汉人 D.战国时期人
8、“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材料中的“我”应是( )
A.张骞 B.孝文帝
C.松赞干布 D.元昊
9、河姆渡原始居民培植的世界上最早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粟
10、下图显示了商朝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件文物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毛公鼎
1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元朝时我国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藏族
B.满族
C.白族
D.回族
12、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盐铁官营、专卖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3、“秦皇汉武”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A.抵御匈奴的南下掠夺
B.弘扬儒学
C.结束长期战乱,统一中国
D.统一文字
14、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王安石变法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15、一位同学介绍下图时说,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木构建筑的复原图,其通风、防潮等特性适应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以下能为其提供依据的是( )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都城遗址
C.安阳殷墟遗址
D.三星堆遗址
16、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 族,他们都曾以各种方式与唐朝建立密切联系。唐玄 宗时,有一少数民族赞普上表自称“外甥”,与唐“和同 为一家”。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 ( )
A. 白族
B. 彝族
C. 维吾尔族
D. 藏族
17、《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公等遇雨,皆己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己,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18、下面是七年级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的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B.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宫殿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19、唐朝末年的皇帝奢侈无度,统治时期无官不贪、无吏不污。咸通年间关东水早连年,人们食蓬实槐叶,但官府依旧催逼粮税,起义便爆发了。起义军在黄巢带领下转战南北。这反映的是黄巢起义的( )
A.过程
B.背景
C.影响
D.局限与不足
20、如果把“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1、读图识图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展现的是哪一历史场景?_______________图中讲话者是__________。
(2)图2人物是_________。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_。
(3)图3人物是__________。他被誉为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__
(4)图4人物是___________。谁亲笔题词“向他学习”?__________。
22、如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______,她是我国历史上______的女皇帝。
23、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各州设置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雍正年间设置的_____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4、7世纪前期,唐太宗将_______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到了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公主嫁到吐蕃,使得唐蕃“和同为一家”。
25、(1)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____》
(3)主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_____;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
(4)_____的成立,使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1911年10月10日,_____起义爆发。
26、____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____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7、观察陈胜吴广起义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地点 B.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地方
(2)据图指出,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目的是什么?
28、宋朝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叫(_________),出现的插秧工具是(_________)。
29、根据提示完成填表。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科技成就
(1)南朝 科学家 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2)贾思勰 北朝 农学家 编成的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3)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
(4)东晋 书法家 代表作是《兰亭序》。
30、__________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__________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31、铁人 雷锋
党的好干部 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 焦裕禄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32、列举春秋五霸中的五个霸主。
33、宋朝是历史上独一份的存在,它既积贫积弱,又绚丽多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之变)
材料一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经济之变)
材料二 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北师版七下教材
(文化之变)
材料三 醉里执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入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宋朝科技成就。
(2)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政治的特征。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政府怎样的政策取向?其“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材料三属于宋朝时盛行的哪种文学形式?请再列举一位南宋抗金英雄。
(5)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