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五家渠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秦统一后将全国分为36郡,每郡之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调动,该举措意在

    A.增强诸侯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官员流动

    D.结束混战局面

  • 2、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成语出自于

    A.楚汉之争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 3、下图是早期人类制造工具的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制造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工具 D.铁制工具

  • 4、《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 5、哪一次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A. 牧野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马陵之战

     

  • 6、秦朝时,蜀郡(现今四川地区一带)郡守产生的方式是( )

    A.世袭继承 B.朝廷任命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

  • 7、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我国开此先河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阪泉之战

    C.国人暴动

    D.巨鹿之战

  • 8、“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事件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北京条约》的签订

  • 9、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大运河

  • 10、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618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朝

    B.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C.唐末,黄巢领导起义军攻入长安

    D.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唐朝灭亡

  • 11、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B.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C.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D.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2、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动者是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C.黄巢

    D.张角

  • 13、文物反映历史,下图文物为清代下令颁置,现存于西藏博物馆,它的作用主要是(  

    A.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

    B.选定驻藏大臣

    C.确定西藏的归属

    D.确定伊犁将军人选

  • 14、下列各项是对夏、商、周历史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禹建立夏朝,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D.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 15、1644年“闯王”李自成挥师北上,攻占北京,明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朝灭亡。按照公元纪年法,这一年属于(  

    A.16世纪40年代

    B.16世纪50年代

    C.17世纪40年代

    D.17世纪50年代

  • 16、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圆,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略什池

    B.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C.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的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D.东北至黑龙江流域,东临太平洋

  • 17、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一个著名的抗金英雄   B. 是一个著名的抗辽英雄

    C. 是一个著名的抗元英雄   D. 是一个著名的民族英雄

  • 18、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在思想上加强控制的措施是采纳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

    B.陈胜、吴广

    C.项羽

    D.卫青、霍去病

  • 20、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元谋人 D. 蓝田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写出下图人物______

  • 2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设置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清朝收复台湾后设置_____,加以管理。

  • 23、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 24、明朝时, ________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25、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请填写有关经济发展的内容。

    (1)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表明,已经开始了 (填写粮食作物名称)

    的种植,原始农业兴起。

    (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战国时期,________带领人们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史称“天府之国”。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南朝时的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26、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1)东汉时期,宦官_____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使用日益普及。

    (2)“医圣”张仲景写成《____________》一书,为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基础。

    (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_____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 27、唐朝书法名家辈出,___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南宋____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2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唐朝农民创制的新型农业灌溉工具是______。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水稻优良品种______,提高了粮食产量。

  • 2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30、_____(人物)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_____(人物)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左边人物与右边相应的事件(作品)相搭配。。

    ①阎立本                         A. 杯酒释兵权

    ②吴道子                         B. 《清明上河图》

    ③杜甫                            C.郾城大捷

    ④赵匡胤                         D.诗圣

    ⑤张择端                         E.《步辇图》

    ⑥岳飞                            F. 《送子天王图》

    ①—(     )②—(     )③—(     )④—(     )⑤— (     )⑥— (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周代的贵族分为哪几个等级?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