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它的字体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草书
2、下列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有:( )
①丞相
②县令
③太尉
④御史大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史学著作是( )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伤寒杂病论》
4、某电视剧组准备拍以下四组历史镜头,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刘邦在灯光下阅读《史记》 B.汉武帝练“五禽戏”强身健体
C.张仲景在纸上为病人开药方 D.蔡伦用竹简写奏折
5、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A. 交子 B. 草市 C. 夜市 D. 岁币
6、文字史料是研究历史重要的载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战国
7、对研究商朝的历史而言,以下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甲骨文、《史记》
B.甲骨文、殷墟遗址
C.《封神演义》、青铜器
D.青铜器、《史记》
8、《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王称霸
9、下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
材料 | 出处 |
湖州农户“以蚕养为岁计” | 宋《嘉泰吴兴志》 |
严州“谷食不足,仰给他州,唯蚕桑是务” | 宋《严州图经》 |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 | 《宋史·食货志》 |
A.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
C.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10、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指的是隋末时期太原留守起兵反隋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最终结果是
A.626年李世民建立唐朝
B.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
C.626年李渊建立唐朝
D.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11、南宋后期,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火药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材料表明火药的运用( )
A.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B.推动了火器制造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改变了宋元时期政治局面
12、四川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从历史上看,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六辅渠
13、“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得黜陟,而藩国自析。”这描述的是汉武帝
A.实施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分封诸侯 D.抗击匈奴政策
14、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 )
A.齐恒公
B.秦始皇
C.禹
D.司马炎
15、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其使命是
A.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B.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统治
C.联络西域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D.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16、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区使用的纸币是
A. 圆形方孔钱
B. 五铢钱
C. 开元通宝
D. 交子
1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18、绘制知识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示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元朝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B.辽、西夏、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南宋是北宋政权的继承者
D.民族间的战争是宋元时期的发展主流
19、“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诗中的“胡”在这里是指( )
A.匈奴
B.鲜卑
C.氐族
D.羌
20、“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A.洛阳
B.成都
C.长安
D.酒泉
21、《春秋争霸形势图》中①处诸侯国是 ______;《三国鼎立形势图》中②处政权国号是 ______。
春秋争霸形势图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约公元前______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______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3、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加以管理;____时,海上交通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4、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东汉的___________;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则被后人称为“____圣”。
25、关汉卿的著名悲剧作品是(_______)。
2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最后一个国君残酷暴虐。
(1)夏朝最后一个国君 统治残暴,无休止地征发劳役,致使民不聊生。
(2)商朝最后一个国君 修筑豪华宫室园林,“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
(3)西周最后一个国君 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烽为戏诸侯”,使百姓流离失所。
27、先秦时期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历史事物 | 时间 | 地位(意义) | 共同作用 |
| 商朝 |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
都江堰 |
|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
铁器、牛耕 | 春秋战国 |
| |
|
|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
28、公元(_______)年,西汉朝廷设置(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_______发展而来的。
30、河姆渡人生活在七八千年前的________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他们会运用________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31、将作品与作者用直线连接起来
《伤寒杂病论》 司马迁
《史记》 张仲景
《缀术》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祖冲之
《蒿里行》 曹操
32、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
33、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馀各依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第四》
材料三: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的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地方管理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天下为家”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2)材料二是周朝什么制度的反映?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周的制度?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
(4)你如何看待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