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51年12月18日,荷兰“盖尔德麻尔森”号商船驶离广州,次年1月3日触礁沉没,据保存的订单估算,船上所载的中国瓷器大概有22.5万件。以上材料说明
A. 广州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
B. 清朝未能禁绝海外贸易
C.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广州是著名商港
D. 元朝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2、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下列史实与东汉无关的是( )
A. 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光武中兴”
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C.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D. 人们开始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
3、“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4、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下图的文字采取的造字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强调了做人要不卑不亢,应该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句话是谁说的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
6、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由单一的民族发展而来 B.发源于黄河流域
C.杂居相处,不断交融 D.由蚩尤创立
7、《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统一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05年
8、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饰”。为此,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休养生息 C.奖励耕织 D.土地自由买卖
9、重要历史人物往往会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主要事迹搭配正确的是
A.武王一起兵灭夏
B.商汤-创建夏朝
C.大禹-伐纣灭商
D.盘庚一迁都到殷
10、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被誉为“圣人”之名,下列人物被贯为“医圣”“诗圣”“书圣”“画圣”的一组是( )
A.华佗、李白、王羲之、阎立本
B.张仲景、白居易、颜真卿、吴道子
C.扁鹊、杜甫、柳公权、张择端
D.张仲景、杜甫、王羲之、吴道子
11、汉初统治者比较节俭,体恤民情,与民休息,且都很注重生产,其客观原因是( )
A.秦亡教训
B.居安思危
C.经济萧条
D.文治天下
12、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
B.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13、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普遍使用下列那一钱币作为全国统一货币
A. B.
C. D.
14、秦朝的灭亡方式是 ( )
A. 外族入侵而亡 B. 外戚篡权而亡 C. 农民起义而亡 D. 楚汉相争而亡
15、下列著名的旅游景点中,与佛教息息相关的是
A.
B.
C.
D.
16、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B.东起山海关,西至陇西
C.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宝鸡
17、据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这反映了北宋
A.等级森严
B.分化事权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18、东汉末年最著名的两位医学家是( )
A.扁鹊与张仲景
B.扁鹊与华佗
C.张仲景与华佗
D.李时珍与华佗
19、“大禹治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下列关于“大禹”及“大禹治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
B. 大禹最早创立禅让制
C. 大禹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D. 大禹治水的故事传递了人们对大禹的尊敬爱戴之情
20、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
A. B.
C.
D.
21、东晋的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流传下来的作品有《______》和《女史箴图》;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以上是《说唱脸谱》中的唱段,其唱法是被誉为“国剧”剧种的唱法,这一剧种是( )
23、请写出科举制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分别对应的统治者:初步形成于________,正式形成:________。
24、小明要参加历史知识竞赛啦,我们快来帮帮他:
①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______制度。
②春秋后期______和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进步。
③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核心思想是“______”,他创立的学派是______。
④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
⑤公元439年,______统一北方,孝文帝即位后把都城迁到了______。
⑥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最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
25、_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______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___________决战,商朝灭亡;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_____________将秦军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27、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的人物。
(1)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______。
(2)“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______。
(3)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______。
(4)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______。
(5)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______。
28、他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司马迁评价他“凿空西域”,他是____。
29、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______”。
30、在______争霸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_______不断扩展,中原的“_______”“________”在同周边的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
31、将下列朝代与相应的建立者、暴君连接起来。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或名称。
(1)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 。
(2)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33、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他认为,只是依靠君主和臣下的才干来治国,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 “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但是由于小人妒忌,他最终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制度的实现。
材料四:墨子说,如果要使天下人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利、互相帮助。
请回答:
(1)老子是什么时期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哪一本书里面?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举两个例子)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是是什么?材料四中墨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这一时期学术界出现了什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