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和分裂交替。下列几次统--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曹操统一北方②西晋统一北方

    ③北魏统一北方④前秦统一北方

    A.④①③②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 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 3、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后期

  • 4、小明想要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可以查查阅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大明历》 D.《九章算术》

  • 5、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 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 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 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 6、使成都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馍 , 因而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  )

    A. 兴修了白渠   B. 兴修了六辅渠

    C. 开凿了灵渠   D. 兴修了都江堰

  • 7、唐太宗经常对臣下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贞观政要》),说明他在位时非常重视(     

    A.虚心纳谏

    B.居安思危

    C.知人善任

    D.勤政爱民

  • 8、王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下面三则资料做课件 ①桂陵之战②马陵之战③长平之战。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王老师的课件内容应属(  )

    A. 西周兴亡   B. 春秋争霸   C. 战国称雄   D. 商鞅变法

  • 9、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形式的小说蓬勃发展,它是清代小说中艺术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该小说应是(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 10、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佛学的重要典籍的是

    A. 《马可·波罗行纪》   B. 《大唐西域记》

    C. 《西游记》   D. 《徐霞客游记》

  • 11、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观察下面大运河地图,对这一伟大工程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心是①是都城长安

    B.最南端到达②是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耗时15年修建而成

    D.发挥着贯通南北经济交流的作用

  • 12、秦丞相为左、右二员,“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这说明秦朝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A.掌握律令并监察百官

    B.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管理皇族和外戚事务

    D.管控全国军事行动

  •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 14、如今,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学习中国语言,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一股新的潮流,很多国家争相与中国建立“孔子学院”,下列思想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①无为而治  ②仁者爱人  ③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⑤兼爱非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15、使西晋王朝在统一全国后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A.七国之乱 B.黄巾起义 C.八王之乱 D.匈奴入侵

  • 16、河南电视台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引起了人们对唐朝时生活情况的极大兴趣。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共同体现的特点是(       

    A.封闭保守、狭隘自私

    B.胡汉交融、兼容并包

    C.盲目模仿、不思进取

    D.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 17、“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 18、“通过厚赏严罚的制度规范和疏导,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战国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关(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19、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的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B

    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C

    1966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D

    “大跃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A.A

    B.B

    C.C

    D.D

  • 20、湖南某学校进行历史知识大赛,七年级的小明同学由于紧张,说错了一句话,这一句就是

    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我们可以通过查阅《齐民要术》了解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

    C.顾恺之制定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D.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_____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抗日的努力失败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

    (3)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并为胜利后指明奋斗方向的党的重要会议是_____

  •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秦朝的都城——

    (2)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地点——

    (3)西汉的都城——

    (4)东汉的都城——

  • 23、唐朝发明并推广的耕作工具_____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两宋时期从越南传入的水稻品种_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 24、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称为“_________”;东汉时期的盛世局面称为“_________”。

  • 25、《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中①处是____;《清朝疆域图(1820年)》中②处是____

  • 26、________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___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 27、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

  • 28、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____________,制定________,加强对________的控制。商朝最后一位王是_____,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成语________就出于此。

  • 29、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土的整套编钟最出名。

  • 30、先秦时期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历史事物

    时间

    地位(意义)

    共同作用

     

    商朝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都江堰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铁器、牛耕

    春秋战国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铁人                              雷锋

    党的好干部                  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               焦裕禄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举出中国古代史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及其时间。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

    材料三 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 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卢云《汉晋文化地理》

    (1)材料一所示的三位思想家分别属于哪一学派?其中,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哪一学派?

    (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非的思想主张。他的思想属于哪一学派?

    (3)材料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局面出现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