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 2、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下列图片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

    A.

    B.

    C.

    D.

  • 3、导演在拍《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在告别场景中不应摆放的道具是(  )

    A.葡萄 B.铁剑 C.麻布 D.刺绣

  • 4、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上述记载主要说明青铜器是

    A.生产工具

    B.生活器皿

    C.祭祀礼器

    D.权力象征

  • 5、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七年级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的一部分,①处应填入的是(     

    A.西晋

    B.西汉

    C.东周

    D.西周

  • 6、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作

    A. 台湾

    B. 夷洲

    C. 琉球

    D. 柴桑

  • 7、西周灭亡时,在位的王是

    A.周武王 B.周文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 8、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该“古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

  • 9、下列对春秋争霸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战乱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B.使诸侯国的数目逐渐减少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秦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的国家

  • 10、某班诗词比赛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岳飞

  • 11、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这些战役闪烁着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展现着中国古代战法的锋芒。下列战役与此说法无关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 12、以下表格是关于“笞刑(打板子)”的记录,可以说明汉文帝和汉景帝

    文帝时期

    景帝时期

    前167年,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用笞刑代替,规定当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者笞三百。

    前156年,改笞五百为三百、笞二百为一百,行刑时只准打臀部。

    A.重视农业

    B.减轻刑罚

    C.重视儒学

    D.整顿吏治

  • 13、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特点不包括

    A.使用磨制石器

    B.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

    C.饲养家畜

    D.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 14、历史小组的同学们在编制中国古代朝代顺序表。对其中一部分的政权更迭设计了如下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①和图②处应填入的朝代分别是

    A.西汉、西晋

    B.东汉、隋朝

    C.西晋、隋朝

    D.唐朝、元朝

  • 15、复原图片或遗址有助于我们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与下列图片或遗址有关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 16、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蔡伦上榜并排在第七位的理由是(  

    A.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对农学发展影响深远

    B.为人们提供便利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和文化的传播

    C.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为世界医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D.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 17、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为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三皇五帝

    B.尧、舜、禹

    C.秦始皇

    D.炎帝和黄帝

  • 18、孔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原因是

    A.主张恢复周礼

    B.创办私人学校

    C.注意因材施教

    D.注意启发教学

  • 19、时空意识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对应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 20、某历史社团在参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时,可以看到(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精美陶器

    D.乐器骨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春秋霸主:齐桓公、_____、楚庄王、_____________、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注意先后顺序)

    _____________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称霸的原因:

    ①地理上:近海,有渔盐之利,工商业发达;

    ②任用____________为相,富国强兵: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③政治上:采用______________的口号,号令诸侯

  • 2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23、宋朝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_________,并设有“蕃市”“蕃学”。

  • 24、秦始皇下令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这里的“书同文”指_____ (字体);秦朝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_____

  • 25、755年,_______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______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 26、古代许多著名的战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力量灭亡商朝的战役是________;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周。

  • 27、请在《春秋形势》图中填出以下战役的地理位置:

    (1)A.晋文公称霸时和楚国的关键一战

    B.楚庄王称霸时和晋国的关键一战

    (2)观察图片,指出这两次战役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特点?

  • 28、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6.背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十六国北朝时期,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________________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7.表现: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________逐渐减少。

    8.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文化和________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29、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___创造文字,________会缫丝,擅长纺织。

  • 30、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先灭西夏,再灭南宋,统一了全国。(  )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   )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   )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   )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   )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   ) 河姆渡原始居民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消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是中国历代重要王朝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他因此获得少数民族什么样的尊称?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的地图当时对A地的管理,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什么机构直接管辖?该朝代民族交融,形成了哪一新民族?

    材料三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发布诏令:“郑锦(经)既伏冥诛,贼中必乖离扰乱,宜乘机规定澎湖、台湾。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毋误事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规定澎湖、台湾”后设立的地方管辖机构的名称。

    材料四

    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瓶

    金瓶掣签制度

    金瓶掣签,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

    (4)材料四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写出一点即可)

    (5)综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趋势或者边疆治理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