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下面线索的主题是( )
A.东汉的兴衰
B.东汉的衰亡
C.东汉的政治黑暗
D.东汉的建立和灭亡
2、“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西汉的独尊儒术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明朝的锦衣卫
3、下图是晚清沈蓉圃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参照《京腔十三绝》绘制的一幅名彩色剧装写真画。此图反映的艺术形式是( )
A.杂技
B.元曲
C.昆曲
D.京剧
4、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C. 民族交往与民族汇聚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汉朝时,如果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
①西域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欧洲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6、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A.赵匡胤
B.赵扩
C.赵构
D.赵炅
7、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 货币国家统一造
B. 盐铁国家垄断经营
C. 颁布“推恩令”
D. 把战国时期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万里长城
8、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保证皇帝权威和朝廷政令推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
D.大兴文字狱
9、岳飞被人们视为民族英雄,他统率的“岳家军”大败金军主力的地点是在
A.郾城
B.上京
C.兴庆
D.临安
10、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其根本目的是
A.强化皇权 B.推动经济发展 C.避免藩镇割据 D.提高办事效率
1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会制作彩陶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
12、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下列有关曹操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A.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B.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
C.采用声东击西等战术偷袭袁军
D.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其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1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下图)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A.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B.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
C. 善于选拔并重用人才
D. 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14、下图为东汉时期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造成这种情形的准确解读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少数民族的反抗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5、“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材料反映了
A.北宋灭亡
B.南宋灭亡
C.宋金对峙
D.辽国灭亡
16、汉高祖刘邦实行的休养生息措施不包括( )
A.允许逃亡民众领取故里原有田宅
B.释放因饥饿而卖身的奴婢为平民
C.把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
D.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分配田宅
1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说明当时出现了农耕。河姆渡人在劳动中使用的最典型的工具是( )
A.猪纹陶钵
B.玉璧
C.玉钺
D.骨耜
1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攻打陈朝
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
19、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国家的产生 D.民族关系的发展
20、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改进造纸术
B.发明印刷术
C.发明翻车
D.编著《齐民要术》
21、写出下列人物的著作成就。
(1)顾恺之________
(2)司马迁________
(3)贾思勰________
(4)王羲之________
22、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了善于谋略的______和敢于决断的______。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北朝时期杰出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________》,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24、7世纪前期,唐太宗将_______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到了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公主嫁到吐蕃,使得唐蕃“和同为一家”。
25、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
(1)________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________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能够防寒和炊煮。
(4)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________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6、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 ______(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439年,______(政权)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7、公元前206年---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
28、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的政策。到汉文帝、汉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
29、中国古代发生过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
(1)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__________以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0、下图为《战国七雄图》,请仔细观察地图,并在英文字母A﹣G后填写对应国家名称
A B C D E F G 。
31、连线题:根据所学知识,把相应信息用直线连接起来。
3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3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1)齐桓公采取了哪些措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中商鞅列举汤武、夏殷的例子有何用意?
(3)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人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材料三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习总书记引用“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