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依据是( )
A.使中国殖民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C.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多国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下列关于夏朝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②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③制定刑法,设置监狱④阶级分化,等级鲜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能够比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河姆渡遗址 ④半坡遗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订立的盟约(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下列文物不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A.
B.
C.
D.
6、以下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A.国人饮茶之风盛于唐朝,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B.妇女以穿着男装、幼年缠足、骑马出游为时尚。
C.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在中原受到追捧。
D.长安城里云集边疆各族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留学生。
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国人暴动 D.巨鹿之战
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9、商鞅变法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B.符合当时统治阶层的利益
C.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10、“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反映了哪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A. 牧野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1、观察下图,图中方框对应的朝代应是
A.南朝、清朝
B.隋朝、元朝
C.隋朝、明朝
D.元朝、明朝
12、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13、在原始部落联盟时期,有一个极好的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机制,它是民主的雏形,尧、舜禹三位就经历该项制度,可惜被启破坏了。它是什么制度(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推举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14、“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名为华夏的巨人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融合中形成
15、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尽显“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风范,作者是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钟繇
1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主张
A. 民贵君轻,行仁政
B.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C. 无为而治,缓和矛盾
17、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先民就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懂得栽培粮食作物
④会制造陶器 ⑤懂得饲养猪、狗等家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8、“夜凉入骨,让我们手牵手走回远古,一起去到周口店的龙骨,与那里的人们共舞,彻夜无休,原始的追逐中没有那么多的痛苦。”诗句中所说的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19、世界最早的纸币是
A.银票
B.交子
C.人民币
D.美元
20、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评论中“大风气”指的是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尊孔复古”
D. “学而优则仕”
21、《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地名);《西汉形势图》中②处是_____________(地名)。
22、周口店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3、填空题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2.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
3.孔子的弟子整理的_______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录在《___________》里,他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24、____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____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5、科举制度是从________开始的,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_______
末年才被废除。
26、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到东晋后期, 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北方人的南迁,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7、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__”。
28、_________年,隋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_________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29、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洛阳
B.余杭
C.涿郡
30、甲骨文是中国______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清朝人____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31、将下列人物和相关称谓及成果连接起来:
诗仙 苏轼 《静夜思》
词人 李白 《农政全书》
科学家 徐光启 《本草纲目》
发明家 李时珍 改进造纸术
医学家 蔡伦 《浣溪沙》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北宋的都城
(2)南宋的都城
(3)西夏的都城
3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学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后也要像汉武帝那样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汉武帝的有关知识。
材料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下图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从其形制来看,当时以中山靖王刘胜为代表的王国势力已经非常强大,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中央的统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实现思想上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此措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3)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和地方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采取了什么行动?
(5)请简要评价汉武帝。